课件12张PPT。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成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专题二例题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专题一专题二(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专题一专题二思路导引从地形图可以看出,贺兰山山势较高,河流主要向东流,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在沟谷口由于地势变低,水流速度迅速减缓,导致在沟口泥沙堆积形成密集的洪积扇。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河流流程较长,而且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河流的流速越来越慢,流水的携带能力越来越差,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
答案(1)C (2)B专题一专题二地貌对交通、聚落的影响
1.山岳对交通的影响专题一专题二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专题一专题二例题2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肇庆市高要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专题一专题二(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水源丰富 B.水灾多发 C.水运便利 D.耕地充足
(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思路导引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
答案(1)B (2)C第四章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2题。
中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
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是( )
A.流水溶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暗河等,该种地貌景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第2题,溶洞、地下暗河等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1.B 2.A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此完成3~4题。
3.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为地下河,因淀积作用而成
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溶蚀作用而成
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侵蚀而成
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
4.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第3题,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是在流水的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3处为裂隙,不是断层。第4题,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答案3.C 4.C
5.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玻璃海滩被誉为世界上最闪亮的海滩,整个海滩是由漂亮的玻璃圆石和沙子组成,五彩斑斓,人们很难相信如此美丽的地方曾经充当过近20年的垃圾场。下图示意玻璃海滩景观。海滩上的玻璃圆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堆积 B.海浪堆积
C.人工打磨 D.海浪侵蚀
解析由材料可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玻璃海滩曾经充当过近20年的垃圾场,后来垃圾被海浪冲刷掉,垃圾中的碎玻璃被海浪侵蚀成玻璃圆石,所以D正确。
答案D
6.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C.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
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解析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A对。
答案A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8.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解析第7题,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河流上游。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谷是深而窄的“V”形谷,水流湍急,水深壁陡。第8题,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延长。雅鲁藏布大峡谷并非河流的源流,该河段的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
答案7.A 8.C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完成9~10题。
9.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画①显示有高大的山脉、幽深的峡谷,与江南丘陵地形特征不符合,排除;画②显示的是孤峰,是喀斯特地貌景观,排除;画③显示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排除;画④显示有低矮的丘陵,以及河流、小船等,符合江南丘陵的景观特征。故选D。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画③描绘的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因而其形成原因为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故选C。
答案9.D 10.C
皮拉大沙丘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N,0°34'E),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据此完成11题。
11.皮拉大沙丘向内陆推进的主要原因是( )
A.受盛行西风影响
B.沿岸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降水少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解析根据皮拉大沙丘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沙丘向内陆推进,沿岸为北大西洋暖流,无山地阻挡。故选A。
答案A
下图中甲、乙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海岸类型,据此完成12~13题。
12.关于甲海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沙和砾石组成
B.往往会因受到波浪冲刷而形成海蚀拱桥、海蚀穴等海蚀地貌
C.台湾岛的西海岸与甲海岸类型相同
D.海岸线变化很大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广泛分布有甲海岸类型
②甲海岸类型在我国分布不广 ③乙海岸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沿岸 ④乙海岸在我国分布广泛 ⑤乙海岸有利于抵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⑤
解析第12题,甲海岸为基岩海岸,只有B项符合基岩海岸特点。第13题,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其有利于抵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广泛分布有基岩海岸。
答案12.B 13.A
读某国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该国西部沿海( )
A.坡缓滩浅
B.坡陡水深
C.植物与泥沼相结合
D.向海洋缓缓倾斜
15.该国西部沿海常见的海岸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便于矿产出口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解析第14题,该国西部沿海地区河流众多,但河流短促,又因河流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由此可知该国西部沿海坡陡水深,B正确。第15题,由上题可知,该国西部沿海坡陡水深,适合修建深水港,沿海地区有铜矿和铁路,便于矿产出口,故A正确。该国西部沿海坡陡水深,不适宜开辟海水浴场,不宜开垦为耕地,且湿地面积狭小,开发利用价值不大。
答案14.B 15.A
读下列景观图,完成16~17题。
16.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6题,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第17题,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延伸、填海造陆,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平原。风力携带的沙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堆积下来形成沙丘。
答案16.B 17.A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8~20题。
18.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19.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风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缓 D.降水多
20.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8题,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能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C对。第19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减弱风速,利于沙子沉积,B对。第20题,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减弱风力侵蚀,②对。区域降水少,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造林,且该地位于温带,不能生长常绿阔叶林,①错。控制越野自驾游,有利于保护植被,③对。沙漠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④错。C对。
答案18.C 19.B 20.C
读某一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上图地貌景观多见于( )
A.河流源头 B.河流入海口
C.河流中下游 D.山麓地带
22.导致图中地貌景观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变质作用
解析第21题,图示地貌景观是山麓冲积扇,多见于山麓地带,D对。第22题,导致图中地貌景观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搬运作用,扇顶部沉积物颗粒较大,扇缘部颗粒较小,C对。
答案21.D 22.C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的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顺利“睁眼”。该望远镜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信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据此完成23~24题。(图为建设中和建成后照片)
23.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太阳辐射非常强
B.太阳活动干扰小
C.天气变化影响小
D.电磁环境比较好
24.下面四幅地貌图中与该天文台所在地貌的成因一致的是( )
解析第23题,结合贵州的地理环境特点,可知主要原因只能是当地电磁环境比较好,能够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D正确。第24题,A为海蚀崖,B为风蚀地貌,C为角峰,D为天坑,为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天文台所在地地貌为喀斯特洼坑,与D一致。
答案23.D 24.D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据此完成25题。
25.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石灰岩、溶洞①、天坑
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
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岩
D.石灰岩、地下河、溶洞①
解析读图可知,石灰岩最早形成,C错;地下河是地表水不断下渗溶蚀形成,溶洞①形成早于地下河,D错;天坑形成时间最晚,B错。故选A。
答案A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10分)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貌称为 地貌。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 和 (举两例)。(3分)?
(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CaCO3+H2O+CO2Ca(HCO3)2
B: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 表示,为流水的 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 表示,为流水的 作用。(4分)?
(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3分)
解析本题以溶洞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开发利用。第(1)题,根据图示洞穴中的石钟乳、地下河等景观,可以推断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等均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第(2)题,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易溶于含有CO2的水中,A反应式表示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作用,B表示淀积作用。第(3)题,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沿裂隙逐渐发育而成的。
答案(1)喀斯特 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淀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的水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
——秦牧《黄金海岸》
(1)文中描述了哪几种海岸类型?它们的形成有何区别?(5分)
(2)分析文中描述的几种海岸在开发利用上的区别。(5分)
答案(1)这里的海岸主要以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为主。基岩海岸是陆地上的山脉或丘陵延伸到海洋,在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的;砂质海岸则是颗粒较粗的砾石和沙子在海水的冲刷和搬运过程中,在坡度较缓的地方堆积而成的。
(2)基岩海岸具有独特的岬湾地形,海岸线曲折,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的天然良港,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优良的旅游资源。砂质海岸海滩宽阔平坦,常形成天然优质的海滨浴场。
2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几”,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下面左图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4分)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4分)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4分)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从地形对河流侵蚀类型的影响、植物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地质史上太行山区变化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从人为原因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
(2)在地质史上太行山区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3)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
2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湿润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8分)
(3)试描述雅鲁藏布江该河段的水文特征。(4分)
解析第(1)题,沙源的分析主要从河流泥沙含量、河流水位变化等方面分析。第(2)题,沙丘的形成过程主要从风力侵蚀、风力搬运、风力沉积的过程进行描述。第(3)题,一般来说,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答案(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3)流量较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