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04 16: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1.通过资料,了解喀斯特峰丛山地特点,并分析导致其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综合思维)
2.通过资料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其生态重建提供建议。(人地协调观)一、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 方法技巧
表析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二、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重建
1.喀斯特峰丛山地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与石漠化。
2.发展立体农业主要效益典例剖析
例题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线”以   (填“东”或“西”)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有      。?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    岩,并且气温     ,降水总量   ,具备了适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图1中群峰竞秀,因此为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景观。山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闭合,中心海拔高于周围,因此为界线以东区域。喀斯特地貌地下部分主要为溶洞和地下暗河。第(2)题,喀斯特地貌发育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并且此地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第(3)题,可以从土壤、地形及耕地面积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峰林 东 地下暗河(溶洞)
(2)石灰 较高 大
(3)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读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图,完成1题。1.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
A.气候、植被 B.植被、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解析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的溶蚀作用而成,故D正确。
答案D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正式运营,沿途喀斯特地貌广布,美景吸引游客前往。读图,完成2~3题。2.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页岩
3.贵广高铁全程的桥隧比达到81%,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降低成本
C.客流需求 D.气候多变解析第2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发育形成的,因此,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是石灰岩。第3题,贵广高铁穿过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条件复杂,高铁全程桥隧比例高。选A。
答案2.A 3.A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石林地貌常见于(  )
A.云南省 B.陕西省
C.辽宁省 D.江苏省
5.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6.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表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形成于热带浅海环境,后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我国石林在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分布最为典型。第5题,石林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过程:首先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石灰岩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溶蚀作用地表变得高低不平,随着流水溶蚀程度的增强,地表形成山峰与山谷,地表水下渗量增加,最后,流水溶蚀作用进一步加剧,地表形成孤立峰林,地下形成暗河,形成典型的石林地貌。第6题,石林地貌发育过程中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地表水资源变得短缺,地表变得更加高低不平,交通运输建设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建设困难增加。石林地貌发育形成喀斯特地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答案4.A 5.D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