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04 16:2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1.了解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的关系。
2.理解雨水花园与海绵城市主要的生态功能。(人地协调观)
3.掌握我国解决城市洪水问题的主要措施。(地理实践力)1.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2.土壤蓄水在雨水中的作用
(1)减轻雨水地表径流水量。由于土壤的孔隙能够使水分在其中储存、保持以及运转,所以土壤能够涵养水源。
(2)延缓雨水汇集的时间,使水量分散,削减洪峰。水分在土壤孔隙中流动,速度慢,过程长。
3.雨水花园的作用
(1)缓解城市内涝;
(2)改善微气候;
(3)可作为人们休闲娱乐场所;
(4)增加生物多样性;
(5)缓解城市空气污染。4.海绵城市的主要环节及作用 方法技巧雨水花园可以将雨水滞留下渗,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雨水利用措施,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典例剖析
例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事物主要作用是(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解析第(1)题,树木、草坪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降水;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等均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河流、湖泊主要调蓄地表径流量,但不能调蓄降水量;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城市小区减少下渗量。第(2)题,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了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在下雨时,将雨水收集一部分,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城市里水土流失不严重,城市中土壤盐渍化现象很少发生,对生物和环境多样性影响不大,故选A。
答案(1)B (2)A下图为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完成1~2题。1.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目的是(  )
A.缓解水资源紧缺
B.减少洪水威胁
C.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风沙危害2.该农村住宅设计最适宜推广使用的是(  )
A.华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提示,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说明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是为了通过使用过滤后的雨水来减少使用自来水,从而缓解水资源紧缺。A正确。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是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所以适宜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推广,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但是西北地区降水量少,雨水量少,本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所以最适宜的是华北地区,本题选择D。
答案1.A 2.D下沉式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与“花坛”相反,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如下图所示)。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读图,完成3~4题。3.在下沉式绿地一侧,路缘石缺口处常常要放上一些鹅卵石,其主要作用是(  )
A.减轻地表径流的侵蚀
B.与绿地整体搭配、美观
C.防止污水流入
D.避免行人、车辆踩压绿化植被4.在选择下沉式绿地内的绿化植被时,最好选择(  )
A.地被植物
B.观赏性强的植物
C.蒸腾作用强的阔叶树种
D.本地耐渍的植物
解析第3题,路缘石缺口放上一些鹅卵石,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从而减轻地表径流的侵蚀,A正确。第4题,选择植被考虑到成活率,应选择当地物种,同时,由于下沉式绿地内经常有雨水存留,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较重,因此选择树种时,最好选择本地耐渍的植物,D正确。
答案3.A 4.D“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完成5~6题。5.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6.“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地表水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5题,图a中既有绿化带又有排水设施,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第6题,“海绵城市”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但对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环节影响不大。
答案5.A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