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共30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共30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4 16:52:48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延时第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之大秦帝国的崛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之大秦帝国的崛起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对历史问题了解不够深刻,对历史的认同停留在小说、影视剧中,忽略真实的历史。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基本史实,感知秦国的统一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从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才华,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三、教学目标重点: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都江堰水利工程概况。
难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
四、教材重难点
教学模式:视频模式、史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五、教学模式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
秦国崛起之“变”秦国崛起之“富”秦国崛起之“强”秦


起第壹章匈奴晋赵魏韩三 家 分 晋齐晋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战国初,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刘向(西汉)《战国策》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史料大放送姓名:商鞅
籍贯:卫国
特长:变法革新
强国富民ID card1.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主持变法。
2.目的:富国强兵。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思考讨论,如果你穿越回秦国,你会怎么样帮助秦国变法,使它强大起来?脑力大爆炸商鞅变法的内容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商鞅变法的影响: 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商鞅变法经历了哪些挫折与阻碍呢? 立木为信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秦国变法舌战图秦孝公旧贵族改革派商鞅 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商鞅之死 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支持,新继任的秦惠文王以商鞅谋反之罪,将其车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商鞅死后,秦国的变法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脑力大爆炸第贰章它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谁修建的呢?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修建构成功能影响防洪、灌溉等。天府之国,富庶之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第叁章长平之战我离间!白起我坚守不出你能奈何赵括取代廉颇纸上谈兵公元前262年赵括廉颇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崛起经济
(都江堰) 政治
(商鞅变法) 军事
(长平之战)板书设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