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期初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C
C
A
D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D
C
B
D
C
D
D
题号
21
22
23
答案
C
B
C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25、26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4.(1)H (2)A (3)D (4)G (5)B
25.1.85 36.6 20
26.7.9×103千克每立方米 每立方米铁的质量为7.9×103千克
27.(1)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等 不稳定,受热极易转为为氧气 (合理即可)
(2)固态 不变
28.(1)甲 (2)液泡
29.(1)接触烧杯底部 (2)B 95
30.(1)保护 营养 (2)输导
31.(1)软体 D (2)鳃 肺
(3)B (4)胎生哺乳 (5)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32.(1)有 (2)BC
33.(1)水银 (2)24℃
(3)水温越高,降温速度越快(合理即可)
34.(1)①② (2)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白菜产量越高
(3)栽培植物的产量可能与水分有关
35.[实验步骤]正对电风扇和远离电风扇
[增加物质]水(或酒精)
[补充步骤]将两支温度计分别蘸取等量水
[分析论证]正对电风扇的温度计读数低于远离电风扇温度计的读数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36.(1)否 (2)表皮 器官
(3) 1.9g/cm3
37.(1)节肢 (2) 125 50 2.5×103 kg /m3
七年级科学期初检测答题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题 号
21
22
23
答 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25、26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4.(1) (2) (3)
(4) (5)
25.
26.
27.(1)
(2)
28.(1) (2)
29.(1) (2)
30.(1) (2)
31.(1) (2)
(3) (4) (5)
七年级科学答题卷(第1页,共2页)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32.(1) (2)
33.(1) (2) (3)
34.(1)
(2)
(3)
35.[实验步骤]
[增加物质]
[补充步骤]
[分析论证]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36.(1) (2)
(3)解:
37.(1) )
(2)
解:
七年级科学答题卷(第2页,共2页)
七年级科学期初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6分)
1.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动物中(▲)
A.青蛙属于爬行类 B.只有金丝猴属于脊椎动物
C.鲫鱼与鲸都属于鱼类 D.金丝猴与鲸都属于哺乳类
2.已经是七年级学生的你,对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身高约160毫米 B.质量约500克
C.体温约30℃ D.平静时每分钟呼吸约15次
3.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我市的特产。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 B.叶的形状
C.种子外壳有无果皮包被 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
4.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
A.?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B.?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某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从数据分析,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
6.如果用下图表示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1
2
3
4
A
纲
目
科
种
B
细胞
细胞核
细胞质
染色体
C
昆虫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
甲虫
D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7.在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昆虫纲 B.直翅目 C.?蝗科 D.飞蝗属
8.下列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A.玄武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花岗岩
9.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第1页,共6页)
A.视野④所示的部分属于组织,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B.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该将装片向左上方转移
C.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D.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遮光器换成高倍物镜
10.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11.在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做测?,?下列估测结果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面积大约?1?平方分米 B.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200?克?
C.学校课桌高度大约?50?厘米? D.正常成年人的体积大约?60?立方分米
1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液? ②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出现湿润现象?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玻璃窗上出现了冰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14.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5.实验测量得到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混合液的密度一定为?125g/cm3?
B.甲的密度比乙小?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16.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17.下列关于显徽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再调焦
B.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C.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18.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
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各种新的血细胞(如右图),
该过程经历了细胞的 (▲)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包括ABC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第2页,共6页)
19.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灶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间不存在间隙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20.拓展观察力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克服了感官的局限性,开拓了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下列科学实例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段的是(▲)
A.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来观察遥远的天体??????????????????
B.用显微镜来观察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
C.用高速摄像机来研究运动极快、肉眼无法辨清的运动过程??????
D.用地球仪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
21.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花所含物质多 B.铁块所含物质多
C.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 D.无法比较
2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23.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
④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
⑤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
⑥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25、26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4.掌握科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
开展科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的图示
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 ▲ 。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用到的仪器是 ▲ 。
(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
25.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第3页,共6页)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 cm,图乙是体温计,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 ℃,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 ▲ cm3。
26.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 ,读作 ▲ ,其表示的科学含义是 ▲ 。
27.臭氧通常是一种淡蓝色的、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热就会迅速被氧化为三氧化硫,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用于冰箱的致冷剂(就是蒸发时吸热而致冷的物质)如R12会破坏臭氧层,而新型致冷剂R600a不会破坏臭氧层,它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熔点─159.4℃,沸点─11.73℃。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 ▲ ;臭氧的化学性质有 ▲ 。(各举一种即可)
(2)在相同压强下,将致冷剂R600a的温度降到─160℃时,它的物质状态是 ▲ ;当熔化过程温度在─11.73℃时继续吸热,温度 ▲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8.如图所示是两种细胞结构的示意图。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细胞的是 ▲ (选填“甲”或“乙”);
(2)瓜果中有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是细胞的细胞液, 它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 ▲ 。
(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选填“A”“B”或“C”),示数是 ▲ ℃。
30.小科从市场上买回来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
(1)取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这层表皮属于 ▲ 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是果肉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比较薄,且排列分散,属于 ▲ 组织。
(2)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取一条“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轻轻一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一个个上下连接,且中间的细胞壁上有许多的小孔,你估计这部分结构可能是 ▲ 组织。
31.下列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鲤鱼5种动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A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 ▲ (用字母表示)。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如E用 ▲ 呼吸;C用 ▲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用字母表示)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第4页,共6页)
(4)麻雀会飞行,蝙蝠也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因为蝙蝠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
▲ 的特征。
(5)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32.在做晶体的熔化实验时,小明提出“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混合物的温度,并观察其状态,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固
液固
液固
液固
固
固
(1)该实验表明,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 ▲ (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2)根据该实验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能将水和酒精分离
B.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
C.该实验所用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
D.只要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就降为-6℃
33.这次周末回家,小科同学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她用温度计、玻璃杯、热水、电子表等仪器,测量了热水放在玻璃杯中每隔10分钟的温度,下表是她记录的在不同时间测得的玻璃杯中的水温的几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时间(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温度(℃)
71
61
52
44
37
32
28
25
24
24
(1)小科现在手边有两支温度计,一个是水银温度计(量程是120℃).一个是酒精温度计(量程是60℃)。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 ▲ 温度计。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时她家里的房间温度约为 ▲ 。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找出什么规律?答: ▲ 。
34.学校开设了拓展性课程,小研等同学参加了农作物栽培课程。在老师的协助下,她们做了一个提高小白菜产量的实验: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
温室编号
①
②
③
二氧化碳浓度
2.0%
2.0%
0.2%
温度
20℃
15℃
15℃
(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 ▲ (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小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由此可以说明 ▲ 。
(3)栽培植物的产量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提出另外一种猜想: ▲ 。
35.小明家买了一台电风扇,站在电风扇旁,小明觉得很凉爽。于是他大胆猜想:是电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为了验证猜想,他关闭了门窗,选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下列步骤中有未完成的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1)温度计放置: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放在 ▲ 的位置。
(2)温度计读取:闭合电风扇开关,稍候读取温度计示数。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第5页,共6页)
[分析论证]
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表明吹电风扇不能降低室内温度。这一现象引发了小明的思考,为什么室温没有降低,而吹电风扇却觉得凉爽呢?小明联想到液体蒸发的知识.人体是通过汗液蒸发来调节体温的,人在吹电风扇时,汗液比平时蒸发更快,所以感到凉爽。
为了证明吹电风扇能加快蒸发吸热的速度,小明又进行了实验,但只增加一种物质,并且首先补充了一个步骤,然后重复前面实验的操作。请你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增加物质] ▲ 。
[补充步骤] ▲ 。
[分析论证]如果观察到 ▲ 的现象,说明电风扇能加快蒸发的速度。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36.苹果手机以优异的性能和出色的外观深受全世界用户的喜爱,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八代。苹果八的尺寸大约是长140mm,宽70mm,厚7mm,质量是130克,配有高清摄像头和指纹解锁功能。
(1)手机从工厂生产出来到用户手中,手机的质量 ▲ (填“是”或“否”)改变。
(2)指纹解锁功能方便安全。人的指纹几乎都不相同.指纹位于皮肤的 ▲ 层,皮肤属于生物体的 ▲ (填“组织”、“器官”或“系统”)结构层次。
(3)苹果6手机的密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7.2014年4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在云南昆明市郊的一条公路边发现
一块暗色的有生物化石的岩石。
(1)研究人员在对化石进行研究时,发现了新的物种(如图甲),该生物体分为6节,尾部长得特别像一个倒过来的皇冠,专家们把它叫做“冠尾海丰虫”。这一物种的发现为探寻虾、蟹、蜜蜂等无脊椎动物中的 ▲ 类动物祖先提供了重要线索。
(2)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则岩石的质量为 ▲ g。将岩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水面由“30”上升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岩石的体积为 ▲ cm3。该岩石的密度为多少kg /m3?(写出计算过程)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