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直线运动 同步练习(2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3 直线运动 同步练习(2课时,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04 18:23:23

文档简介

三、直线运动
第1课时 直线运动及其描述
知识点 1 匀速直线运动
1.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作____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通过________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也是相等的.
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6 s内通过了3 m,它的速度是__________,则它在第3 s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
3.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4.满足下列哪个条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
A.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
B.通过每千米所用的时间都相等
C.每分钟所走的路程都相等
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5.如图5-3-1所示的图像中,能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
图5-3-1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丁
6.如图5-3-2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图5-3-2
(1)在标注刻度时并没有从玻璃管的一端(即小气泡运动的初始位置)开始标注,而是将起始刻度标注在玻璃管的中下部,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______(选填“快”或“慢”)一些.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2
4
6
8
10
(4)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像,归纳出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_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2 变速直线运动
7.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各段路程中的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必须所指明哪一段路程或时间
C.用平均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D.匀速直线运动各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8.寓言《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从同一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了一大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那么,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9.如图5-3-3所示记录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情况.由图可知,汽车在做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汽车在20 ~40 s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图5-3-3
知识点 3 动能
10.下列各情景中,物体不具有动能的是(  )
A.行驶的汽车 B.流动的河水
C.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 D.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1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C.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D.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5-3-4所示,图5-3-5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关系的是(  )
图5-3-4
图5-3-5
A.①和③ B.②和④
C.只有③ D.只有④
1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5-3-6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3-6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 D.整个过程中,小华通过的路程长
1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 s末的速度为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前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15.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5-3-7所示.从图像可知,________车的速度大,5 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图5-3-7
16.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间隔相同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5-3-8所示.
图5-3-8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5-3-9所示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中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图5-3-9
(3)如果该小球从5 m高处自由落下,在着地前的最后0.2 s内通过的距离是1.8 m,则该小球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字母).
A.等于9 m/s B.大于9 m/s
C.小于9 m/s D.无法确定
考|  题|  展|  示
17.[2018·大庆]如图5-3-10所示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图5-3-10
A.物体在0~2 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 s内运动的速度是5 m/s
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 s内运动速度是2.5 m/s

教师详解详析
1.匀速直线运动 相等 相等
2.0.5 m/s 0.5 m/s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速度是不变的.
3.C
4.D 
5.C
6.(1)气泡最初运动不稳定 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2)路程 时间 慢 
(3)如图所示
(4)匀速直线 任意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
7.B
8.D
9.变速 37.5
10.C
11.D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定的,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但可以通过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计算出来.
12.B [解析] 由题干中的图示位置关系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跑的路程长,所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故在v-t图像上,乙图像应该在甲图像的上方,故①错误,②正确.在s-t图像上,乙的倾角较大,表示在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故③错误,④正确.
13.C [解析] 由s-t图像可知: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在8 s内,他们运动的路程都是40 m;在前2 s内,小华运动的路程比小明的长,故在前2 s内,小华的运动速度大,跑得较快.
14.C 
15.甲 60 
16.(1)变速
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C (3)C
[解析] (2)相同时间内小球在下落时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即速度逐渐变大,表明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用v-t图像表示时,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大,图像C正确.(3)在最后0.2 s小球的速度是v===9 m/s,由于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一直增大,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9 m/s.
17.D [解析] 由图像可知,0~2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s-t图像可知,在2~4 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零,故B错误;物体在前2 s内运动的路程为5 m,后2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5 m=10 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v===2.5 m/s,故D正确.
三、直线运动
第2课时 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知识点 1 速度的测量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5-
3-11所示.则:
图5-3-11
(1)实验中测小球滚动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
(2)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__s.
(3)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5)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些较好.
(6)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 2 速度的计算
2.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前4 s内通过60 cm的路程,那么它通过120 c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及这段路程中的速度分别为(  )
A.8 s 15 m/s B.12 s 0.15 m/s
C.8 s 15 cm/s D.5 s 2.4 m/s
3.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路程之比是2∶3,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5,则这两辆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  )
A.3∶5 B.1∶1 C.10∶9 D.2∶3
4.一列队伍长40 m,通过长度为80 m的立交桥共用时1 min,若将队伍前进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队伍前进时的速度是________,每个队员在桥上前进的时间是________,整列队伍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________.
5.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
南京
镇江
丹阳
无锡
苏州
昆山
上海
到站时间
17:12
17:33
18:00
18:17
18:31
18:52
发车时间
16:52
17:20
17:35
18:02
18:19
18:33
路程/km
0
64
91
175
217
251
301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17:33到17:40,火车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列车由南京驶往上海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km/h.
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0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0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35 m/s B.40 m/s C.45 m/s D.50 m/s
7.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5-3-12(a)、(b)所示,经过6 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图5-3-12
A.v甲>v乙,s=16 m B.v甲>v乙,s=8 m
C.v甲<v乙,s=16 m D.v甲<v乙,s=8 m
8.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 s追上了它前方450 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9.一辆小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一名乘客在过如图5-3-13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表,时间刚好是10时整.当车行驶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表,时间是10时48分,小汽车在AB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
图5-3-13
10.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 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 min 20 s,跑后500 m路程用的时间为2 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m/s.
11.在如图5-3-14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图5-3-14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若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若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列长300 m的火车,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车身经过轨道旁边的信号灯,共用时20 s.
(1)求该火车的行驶速度.
(2)该火车以相同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长度为2.4 km的平直隧道,求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13.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5-3-15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
车次
南昌西开
上海虹桥到
运行距离
G1346
09:36
13:18
780 km
G1386
10:05
13:59
780 km
G1348
10:26
13:41
780 km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图5-3-15
考|  题|  展|  示
14.[2018·黄石]如图5-3-16所示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3-16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 s时相遇
D.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
15.[2018·眉山]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5-3-17所示,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 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m,则(  )
   
图5-3-17
A.甲的s-t图像一定为a
B.乙的s-t图像一定为c
C.甲的s-t图像可能为b
D.乙的s-t图像可能为a

教师详解详析
1.(1)v= (2)0.3
(3)1 (4)变速直线运动
(5)小 (6)小于
2.C [解析] 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前后运动速度保持不变.v===15 cm/s,t1===8 s.
3.C [解析] 甲、乙的路程之比为s甲∶s乙=2∶3,速度之比为v甲:v乙=3∶5,
由v=可知,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4.2 m/s 40 s 20 s 
[解析] 队伍前进的速度:
v====2 m/s;
每个队员在桥上前进的时间:
t1===40 s;
整列队伍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t2===20 s.
5.(1)变速
(2)150.5
6.B [解析] 设总路程为s,
则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
全程所用的时间:t=t1+t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40 m/s.
7.D [解析] (1)根据图像可知,当t=12 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 m;当t=6 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12 m,则甲的速度:v甲==≈0.67 m/s,乙的速度:v乙===2 m/s,所以v乙>v甲.
(2)由图像可知t=6 s时,甲行驶的路程为s1=4 m,乙行驶的路程为s2=12 m,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2-s1=12 m-4 m=8 m.
8.A [解析] 72 km/h=20 m/s.
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s汽=v汽t=20 m/s×30 s=600 m,
自行车运动的距离为
s自=s汽-s=600 m-450 m=150 m,
则自行车的速度为v===5 m/s.
9.100
10.稍快 5
11.(1)40.0 25 
(2)小
(3)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或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 (1)由图可知,sAB=40.0 cm,vAB===25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若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的时间偏大,根据公式v=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3)在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其中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下半程BC段的时间,小车不应从B点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B点时速度不为零.
12.(1)由题意可得,该火车的行驶速度:
v===15 m/s.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t′====180 s.
13.(1)由图知,s=30 km,限速v=60 km/h,由v=得,驾车到南昌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t===0.5 h=30 min,
王爷爷在9:35开车出发,经过30 min后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10:05,此时火车G1386正好出发,根据实际情况,他俩只能赶上G1348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348到达上海虹桥站所用时间:t′=3 h 15 min=3.25 h,总路程s′=780 km,所以这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240 km/h.
14.C 
15.A [解析] (1)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如t=4 s)a、b、c的路程关系为sa>sb>sc,由速度公式v=可知,va>vb>vc.
(2)当t=5 s时,sa-sb>2 m,sa-sc=4 m>2 m,sb-sc<2 m.
(3)由题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 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m,则甲的s-t图像一定是图线a,乙的s-t图像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