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积的近似数
/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2.会用取近似值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和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
PPT课件、口算题卡若干张。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出示口算题卡,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
1.2×0.3= 0.5×0.7=
0.31×0.3= 1.2×0.4=
1.1×0.6= 0.9×0.8=
0.25×0.4= 1.4×0.5=
2.求出下面每个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1.357
0.736
9.052
二、谜语激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六月天,穿皮袄,不长痱子不长包,坐在门口啃骨头,不忘站岗和放哨”。打一种动物。谜底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
师:你们知道狗是怎样帮助人们抓到坏人的吗?是利用了它灵敏的嗅觉。那么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敏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请把数学书翻到第11页,看例6。
三、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发现方法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独立列式,计算结果。
3.自主探索。老师在PPT课件上补充“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可能有以下几种做法:
方法一:0.049×45=2.205(亿个)
方法二:0.049×45≈2.2(亿个)
4.交流不同的方法。
由展示的学生说出自己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再组织学生讨论、评价。
5.拓展延伸。
师:如果题目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又应该怎样取它的近似数呢?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说说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数的方法。
6.归纳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积的近似数,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的后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横式后面写得数时,要用约等号,千万不能用等号。
四、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五、巩固练习
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13页练习三第1~3题。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虽然是新课,然而学生已经学会了小数乘法的计算和求小数的近似数,这节课就是要把这两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时,主要采用的是谜语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将两个知识点通过解决例6中的具体问题加以结合,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积要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怎么做?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总结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是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学生交流的时间留得少了一些,小组讨论中,有一些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少。
[再教设计] 再教时,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