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上数学-第3单元:第3,4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五年级上数学-第3单元:第3,4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04 22: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1)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例4及练习七第2题上面一排后2题,第3,5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自主探索,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一个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口算题卡若干张。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接龙游戏。(口算题卡出示)
(1)6.4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  )。
(2)7.12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
(3)0.45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45。
(4)0.9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9。
(5)(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1.56。
(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105。
2.想一想,下面两题的商是否相等?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40÷80=     24÷8=
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拿出一个中国结)同学们,这是什么?对,是中国结。这样的中国结是用红色的丝线编织成的。你们看:(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4的情境图)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 m丝绳。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学生看图、读题,分析题中的信息。
(1)师:你准备怎样解决图中的问题?
(2)学生口述列式。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中的除数是小数。
当除数是小数时,怎样计算呢?你能想出办法把这道算式变成我们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算式吗?
3.自主探究。
(1)同桌之间议一议。
(2)独立完成计算过程,老师巡视。
(3)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用多媒体展台展示)
方法一:7.65 m=765 cm  0.85 m=85 cm  765÷85=9(个)
方法二:7.65÷0.85=(7.65×100)÷(0.85×100)=765÷85=9(个)
方法三:7.65÷0.85=9(个)
/
4.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不同的算法。
5.结合讨论、讲解,老师示范板书竖式。
师:经过分析、讨论,可以把除数变成整数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不过在把除数变成整数的同时,要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让被除数与除数一起变化。在竖式上怎样把这个过程表示出来呢? (PPT课件出示)
6.小结:根据除数的小数位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化成整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巩固练习
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30页练习七第1~3,5题。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尝试等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过程,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算法。通过辨析,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解决本节课的难点,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是比较成功的。
[不足之处] 教学中复习导入部分设计的题目太多,用的时间多了一些,有本末倒置之嫌。对于让学生探索的环节给学生留的时间少了一些。
[再教设计] 对待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理解的内容,最好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第4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2)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页例5及练习七第4,7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的处理方法:用“0”补足再除。
【教学准备】
PPT课件、口算题卡若干张。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
(1)7.32÷1.2=(  )÷12
(2)3.06÷0.34=(  )÷34
(3)0.65÷0.13=(  )÷(  )
(4)4.65÷1.5=(  )÷(  )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前面复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题中,有的题中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指着第(2),(3)题),有的题中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多(指着第(1),(4)题)。这样的题你们会计算,如果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你们还会计算吗?
三、自主尝试,应用转化
(一)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的除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5)
1.请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成果思考:先要做什么?被除数的位数比除数少,该怎么办?学生尝试计算,老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暴露问题。
3.学生评价,老师点拨。
师: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是正确的?为什么要在被除数末尾添上1个0?
4.通过学习例5,你有什么收获?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二)梳理小结,归纳算法。
1.教材第29页“做一做”上面的填空。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学生汇报时老师用PPT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显示填空内容。
(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
(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
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补足);?
(3)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同桌讨论:例4与例5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补足)。
(3)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巩固练习
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1题第二行,第2题。第30页练习七第4,7题。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应该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的运用,尤其是移动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时,被除数的位数不够,需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的情况。教学中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问题先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有效地减少了反复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还可以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内容。
[不足之处] 学生在对一个数除以小数进行竖式计算时,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可能会发生除数和被除数移动的小数点的位数不一致,从而导致结果出现问题。
[再教设计] 要注意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中小数的位数的三种情况:①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与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②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多;③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让学生明确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也可能还是一个小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在末尾添“0”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