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梯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96页的情境图,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是54.2 m2,用其中的一块(涂色部分)种胡萝卜,种胡萝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二、实践活动,导入新课
1.用两个梯形拼图形,拼完后给自己拼的图形取一个名字。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梯形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拼出各种图形。
2.学生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展示自己拼出的图形。
3.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图片,用展台展示。
4.师:这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师:想一想,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你们会求梯形的面积吗?
三、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发现方法
(出示教材第95页情境图)
1.学生看图,观察可知汽车车窗的玻璃是梯形。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3.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测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4.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用剪刀剪一剪,再拼一拼。
5.交流汇报自己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讲台上边演示边讲解。
方法一: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6.PPT课件出示探究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情境图。
引导学生看图中的同学的操作方法,观察、对比。
四、自主学习,掌握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请通过自学课本的内容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梯形图。
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梯形,你发现了什么?
梯形的面积=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
2.学生自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指名回答。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2。
3.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例3的情境图)你收集到一些什么信息?
(2)学生看图,尝试计算,一生板演。
S=(a+b)h÷2
=(36+120)×135÷2
=156×135÷2
=10530(m2)
4.集体评讲,订正。
5.小组内讨论后回答:计算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六、巩固练习
教材第96页“做一做”。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2~4,6,8题。
七、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一拼,学生通过旋转、平移等方法拼出了平行四边形,为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加强对梯形面积的理解。
[不足之处] 在学生想办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后,没有对每种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一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二是有些推导有一定难度,怕学生接受不了。
[再教设计] 在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要加强对操作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