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
谈创造性思维作者:罗迦·费·因格教学目标:2.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3.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学情
诊断 情境导入在哪种情况下,下列等式成立?1+2=1?
1+3=1?
3+4=1?例:1+1=1?(1里+1里=1公里)(1群羊+1群羊=1群羊)学情
诊断 作家作品罗迦·费·因格 1948-至今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主要作品:
《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学情
诊断 背景资料谈创造性
思维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作者想要说明,有过许多发明创造的人最初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学情
诊断 背景资料议论文的三要素学情
诊断 生字、新词汲取 锲而不舍( qiè )孜孜不倦( zī )根深蒂固( dì )( jí )学情
诊断 生字、新词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动作,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
反复琢磨。推敲:学情
诊断 生字、新词汲取:吸取。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学情
诊断 生字、新词不言而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一事无成:
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
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第1、2段) 分析问题
(第3—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解决问题
(第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保持好奇心、探索新思路、相信小灵感。第一层(第3段)、第二层(第4-5段)、
第三层(第6-8段)、第四层(第9-12段)。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分析问题
(第3—12段)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是怎样得来的?
以这种方式开头有什么好处?由对一个图形问题的分析得来的。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找到某个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为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满足一个答案,就不会放弃探求,就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创造,新的进步。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1.有渊博的知识;
2.有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本文中涉及的问题较多,作者主要想论述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拓展延伸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积累运用论证方法: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拓展延伸 积累运用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
如作者在论述“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2.道理论证
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等。拓展延伸 拓展创新思维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拓展延伸 拓展创新思维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一轮红红的太阳。
在太阳的左上方,我看到了一座大山,高高的山尖,
让我想到了埃及神秘的金字塔,
那是创造古埃及光辉灿烂文明的地方。课堂小结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