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九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3课 乡愁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九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3课 乡愁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5 08:5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9~2017),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2.写作背景。
诗人是1949年离开大陆的。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并非我才思敏捷,这是20年的思乡之情。”
3.背景深入。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激烈的战火提前结束了余光中的童年。当时,由于父亲因公职关系已先行撤往武汉,母亲提前带着余光中返回常州,而躲过了南京大屠杀。随后,常州也不安全,母子俩便开始了漫漫的逃难之路。为躲避日军,他们匆忙躲进一间寺庙,不想日本军队随即也驻扎于此,母子二人惊恐地躲在佛像的香案底下就就不敢出声,才终于逃过一劫。这时,才9岁的余光中尝到了国破家亡的心酸。
重点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忧愁?
因为离别。
3.乡愁本来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诗人运用借助什么具体事物表现浓浓的乡愁?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乡愁物化
4.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语言委婉含蓄,深沉哀怨。
同时,“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5.这些事物分别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①小时候的母子分离——母子之情
②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夫妻之爱
③后来的母子死别——丧母之哀
④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赤子家国之思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亲人团聚,祖国 统一的强烈愿望。
7.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是什么?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
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8.本诗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9.理解“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的含意。
人到中年,母亲离开了人世,一座坟墓把诗人和母亲永远地隔开了。诗人只好把乡愁寄托在“坟墓”上,暗含着绵绵的乡愁和思母之情。
10.“海峡”本应“深深”,诗人为什么用“浅浅”一词形容?
诗人以海峡的浅反衬乡愁的深。表现出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
11.找出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情感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高潮,诗人集中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基础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都武侯祠与读者座谈“诗情与酒兴”,当吟诵起“乡愁”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指向台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②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我对他充满感念和尊敬,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
(1)请用正楷将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幽默(____) 吟诵(____) 逝世(____) 损失(____)
(3)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第①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背诵这首诗,根据原文填空。
小时候,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外头,
__________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3.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象?试着写下来。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于台湾逝世。请你在网上发帖对其表示哀悼。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愁诗人与运河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③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地挂在那儿,永不干涸。
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上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已故的长辈。
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⑥老人是余光中。
⑦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也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线的厚实衣服,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运河一起搏动。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
⑧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⑨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
⑩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
?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凭借浑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他掀开井盖看着清冽冽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茶,不忙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桥要是横跨在……余光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
?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
?怎么不呢?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两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
?诗人余光中如是说。
1.文章写诗人余光中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寻根寄情。请把他在故乡的主要行踪或活动补充完整。
坟地________→河堤徜徉→________抒怀
2.文中余光中睹物生情:询问运河的流向,想到血脉相连的宝岛台湾;端起运河水泡的茶,闻到熟悉的血统气味……这样的联想在文中还有许多,请再找出一处。
3.第⑩段中写到诗人“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请结合全文谈谈两个“惆怅”的不同含义。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
参考答案
1.(1)略
(2)mò yín shì sǔn
(3)余光中先生在中国现代诗坛乃至文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
(4)“乡愁”应为《乡愁》。
2.一枚小小的邮票 母亲 一张窄窄的船票 新娘 一方矮矮的坟墓 母亲 一湾浅浅的海峡 大陆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窄”“矮”“墓”“湾”等字词的书写。
3.(1)示例:①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②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
(2)示例:陆岛有情 两岸深深乡心
(3)示例:一首《乡愁》,感动人心;这个冬,您携诗魂而去。我们不愁,因为,天国多了一位大诗人。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运用及仿写能力。根据题意,仿句要采用比喻修辞,且所选意象要能寄托乡情、乡愁。例如可将乡愁比作是“长长的小路”“浅浅的海峡”。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有以下几种要求: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可根据对《乡愁》一诗的理解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解答时要有称呼,要表达祝贺、赞扬、崇敬之意。
一、
1.D
3.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解析】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抒发了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二问,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深意切,忧郁深沉。答此题要读懂诗句内容,也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
二、
1.(1)凭吊 (2)老屋
【解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老人在清明时节回到大运河水,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余光中拜谒完先人,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在运河边的老屋里,摸着老屋的墙,抒发对故乡的留恋不舍。
2.示例: ①看着清冽冽的井水,想到一汪日月潭;②看到老屋墙上飘落的尘埃,想到50多年的乡愁;③看到横跨运河的洽盛桥,想到构建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大桥。(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联想手法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到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在文章中寻找相关内容作答即可。如“看着清冽冽的井水,想到一汪日月潭”;“看到老屋墙上飘落的尘埃,想到50多年的乡愁”。
3.前者指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后者指目睹故乡物是人非的落寞(一辈子颠沛流离的愁绪、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比喻修辞的运用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运河代表着故乡,而自己永远是故乡的一员,表现了余光中的赤子之心,同时表达了祖国一定会统一的信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