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4 21: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思考:
1851年的中国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经过。
2.知道《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重要影响。
3.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和失败的原因。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说明了什么?
新课讲解
(1)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为正处在苦难中的百姓,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国的美好画卷,推动了运动的发生。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材 料:
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主要发动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输入呈现什么趋势?必然会引发什么结果?
提示:上升趋势;白银外流;冲击传统的自然经济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经济侵略加重,冲击传统经济结构;
3.自然灾害严重;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图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永安建制
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人为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萧朝贵
韦昌辉
冯云山
石达开
杨秀清
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
定都天京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
永安建制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作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攻占武汉三镇
全州(冯云山)
长沙(萧朝贵)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
“于是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si)出柙(xia),先锋已到三里圩(wei)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思考:太平军为什么进展如此顺利?
太平军发展迅速,斗争矛头指向清朝统治者
民 谣
材料一 鲤鱼冲破滩头浪,云雀穿过黑云山;天军爬过东乡界,一天攻下五六关。
材料二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
提示:这些歌谣描述的情形说明太平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行军所至得到民众的欢迎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北 伐 形 势 图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被太平军打败的
曾国藩欲投水自尽
太平军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
新课讲解
北伐西征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占领南京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目标导学三 天京陷落
1856年


(1)逼


(2)杀
(4)责
(6)走
(5)疑
(3)杀
重整国政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材 料:
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它想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能否实现?
提示:
京变乱后,为振兴太平天国政权;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不能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淮军和洋枪队的抵抗反扑。
曾国藩
李鸿章
天京变乱之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内外交困,围剿天平天国不得不依靠“地方团练”。在40多个地方团练中,只有曾国藩的“湘军”异军突起。曾国藩任用人才不拘一格,重能力而不重学历。曾国藩重视家教,要求子女“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还要求子女衣服不能过于华丽,出门不可坐轿。曾国藩赏罚分明,军纪严明。
上海
天 京
武汉
重庆
江南大营
江北大营
曾国藩
背洋枪的湘军
李鸿章
华尔和“洋枪队”
太平军和英军作战图(1858)
1864年夏,洪秀全在天京病逝。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材料一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材料二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读一读
新课讲解
天王府模型
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
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1)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  
①农民是小生产者,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革命目标不明确。
②领导特权思想膨胀,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贪图享乐。
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等。
(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探究研讨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战略上的失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失败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①主观:
②客观: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影响?
功过留与后人评——反思影响
历史学家胡绳: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孙中山: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性质:
意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课堂小结






开始: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1856,突围和西征后
盛衰转变:1856年的天京变乱
1859年,《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前后14年
太平天国运动
及时总结: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
东汉末年:
唐朝末年:
元朝末年:
明朝末年: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
陈胜吴广起义
黄巾起义(张角、太平道)
黄巢起义
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
李自成起义
随堂训练
1.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华尔
D.洪秀全
D
2.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
秦日纲
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