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5秋天的怀念(共15张PPT+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5秋天的怀念(共15张PPT+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5 09:23:28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秋天的怀念
第一课时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
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史铁生作品集 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随后,一直默默支撑他坚强活下去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了。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秋天的怀念》便是他怀念母亲的文章。 瘫 痪 侍 弄 整 宿 憔 悴

仿 膳 豌 豆 诀 别 烂 漫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fù tān huànshì xiǔqiáo cuì shànwānjuémànxù dāo【侍弄】
【憔悴】
【诀别】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经营照管。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形容说话啰嗦,唠叨。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听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在秋天呢?
2、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方法导航: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3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方法导航: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4秋天的怀念, 课文写了母亲哪四件事?
问题参考答案1、怀念母亲;因为母亲生前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
2、本文写我怀念身患重病的母亲悉心照顾双腿瘫痪的"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或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怀念。
3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线索:看花 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答应母亲去看花——母亲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4.(1)我发脾气时,母亲劝慰我.
(2 )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 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 )母亲的临终嘱托.
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默读课文,划分段落,简单归纳每一段内容: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5)第三部分(7):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母亲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了。妹妹推“我”去北海赏菊,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2.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以下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文本探究(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我脾气暴怒,砸碎玻璃门摔东西时,母亲并没有马上劝说、安慰、支持我,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悄悄”“和“偷偷”的细节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深深的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的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揪心!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红红”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母亲是怎样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扑灭而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弃,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没有跟儿子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忍着哭声,她是以怎样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情,怎样努力的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啊!(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要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课件13张PPT。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看似平淡无奇好像多余之笔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颗心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这也不能不让人为之深深感动。 她为自己出语不慎引起了儿子的伤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伤。她把儿子的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在这一点上比儿子自己都敏感。所以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2)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文本探究3.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的急切说出,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蹚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的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遇到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的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他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的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积累拓展再次朗读,体会感情。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的不同的心情。提示:第一段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二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母爱是周五下午妈妈在校门口寻找我的目光……
母爱是周一的早晨五点半妈妈为我捧出的香喷喷的热汤面……如果有人问我母爱是什么,我会说……母爱是……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细读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悔恨自责怀念体会感情本文主旨本文叙述了“我”双腿残疾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及母亲默默承受并耐心安抚“我”心灵创伤的故事,表现了母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写作方法借鉴1、“借景抒情”的手法。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多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绽开得烂漫?
一是通过菊花的烂漫衬托作者对生活的热情,这是以景衬情的写法;二是以菊花照应上文“母亲生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件事,借菊花怀念母亲,同时照应了题目。
2、人物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
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了理解,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身体健康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迁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