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还规定,白叟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并依据户口册核对老年人的家庭及其产业状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这说明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
A.注重礼制和孝道 B.带有宗法色彩
C.受儒家思想影响 D.重视礼法并施
2.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做出决定性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3.唐代杜佑在《通典·自序》提出:“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治国应将教化及发展经济并重 B.经济对政治文化起决定性作用
C.主张以民为本,注重教化的作用 D.财政问题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
4.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对材料中关于宋代社会状况的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A.出现中枢权力制约机制 B.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潮
C.文化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 D.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5.有观点认为,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由于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的产物。19世纪中叶以后,有更多的历史学家则倾向于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意大利人天才创造的产物。以上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后期学者研究比前期观点可信 D.都没有揭示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源
6.有研究表明,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75年宪法颁布的近100年中,法国经历了共和与帝制的多次反复,在帝制时期经济更加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适度集权能够提供稳定的环境?? ? B.专制政体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共和体制限制了经济发展活力??? D.帝制有利于进行工业技术革新
7.近代有学者主张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这种认知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B.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C.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D.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8.1925年11月,毛泽东在其执笔的《反奉战争宣传提纲》中指出,广东革命根据地已经巩固,国民政府应积极准备实力。1926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会议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时期”,“是国民革命的生死关头”。为此,中共
A.努力倡导实现国共合作????????????????? B.积极推动开展北伐战争
C.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警惕北洋军阀与国民党右派勾结
9.表1是1929—1938年部分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表1
1929年
1932年
1937年
1938年
美国
43.3
31.8
35.1
28.7
苏联
5.0
11.5
14.1
17.6
德国
11.1
10.6
11.4
13.2
日本
2.5
3.5
3.5
3.8
A.美国罗斯福新政收效甚微 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C.四国都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 D.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最大
10.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美国外交的“理念”和目标,也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工具。因此,二战后出现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抗的大格局,从根源上说应起始于
A.巴黎公社?????? ?? B.十月革命
C.雅尔塔会议???? ?? D.“北约”成立
11.下列各项历史叙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叙述
结论
A
在半坡遗址中发现多处粟的遗存,河姆渡文化也发现大量的稻谷遗存
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
B
1785年,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
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C
斯大林时期,开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实行五年计划
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D
1944年,美国提出了“怀特计划”,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建立稳定基金,以此保证国际汇率的相对平衡;二是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贷款帮助遭受战争创伤的国家迅速恢复经济,支持穷国发展生产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12.1953年,国家开始对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获得的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对企业的利润,按照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留给资本家的利润等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其中所得税约占利润总额的1/3左右,资本家的股息和红利约占1/4左右。这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C.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向社会主义过渡
D.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3.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并特别指出:“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 B.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
C.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D.积极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14.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出现了一种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这些人对于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势利表示厌恶。在美国也流行“垮掉的一代”文学,辐射了美国当时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这些文学流派
A.均带有反传统、反社会的色彩 B.违反了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反映了青年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15.1961年,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某一重要国际会议的筹备会,规定了参加该国际会议的标准(见表2)
表2
……
第二,它应当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第三,它不应当是任何会使它卷入大国冲突的集体军事联盟的成员国
第四,它不应当是同某个大国缔结的双边联盟的参加国
……
据此可知,这次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
A.引发了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浪潮?
B.冲击了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
C.达成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D.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基本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选做题15分,从第18题和第19题中选做一题。共计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试吏法是秦朝政府通过某种测试的办法,选用地方基层有一定声望和见识的人,作为当地基层官吏的一种选任制度。实施办法主要是根据各地舆论反映,对地方的闲散人才进行调查、了解后,召集有关人,由县以上官员对其目测(外貌)、口试(问几个问题),然后选较优者充实到当地县以下机构或基层组织中,担任吏员或乡长、亭长。泗水亭长刘邦就是以此种途径入选的。《史记》中说,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摘编自郑海峰《中国古代官制研究》
材料二 察举制是汉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具体做法,就是根据国家的不同需要,由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和地方政府的郡国守相向皇帝推荐能够担任官职的人才。察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期常举,一般每年一次,具体科目有孝廉、茂才(即秀才,东汉避光武帝讳改名)等;一类是不定期特举,具体科目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等。凡是地方推荐上来的人才,一般先在中央担任郎官,经过官场上的见习和初步锻炼,再根据其实际能力任命实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仁、义、礼、乐,皆其具也。古之王者明于此,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施试吏法的主要原因及其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试吏制相比察举制的创新之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的主张对汉代人才选拔的影响。(4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不断变化的空间安排。第一阶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多极,分离。第二阶段:1600年以后,网络越来越集中在欧洲,但生产仍然分散。第三阶段:1780年—1860年,生产网络集中在欧洲,一个多中心的棉花产业变成单极世界。1860年1月底,英国曼彻斯特商会的成员聚集在该市市政厅举行年会。出席年会的绅士们都认为他们站在一个世界性帝国——棉花帝国的中心。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图1 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棉花帝国逐步形成的背景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变化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18.(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据《管子·五行》记载, “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子诸侯”。战国以后此制度被废弃。汉武帝时代,很多文臣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礼制建设,鉴于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汉武帝接受御史大夫张汤的建议,以恢复并加强礼制为名,发行“白鹿皮币”,规定宗室王侯朝觐汉武帝时,必须通过“少府”向皇家禁苑购买用白鹿皮制作的“皮币”,作为向汉武帝进献玉璧时的衬垫之物。后因反对者众多,又因其作价太高,不久即废止。……白鹿皮币虽然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也不能算是实物货币,更没有发挥货币的作用。但它与大额虚价的纸币,实际上并无太大的差异。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白鹿皮币是我国古代纸币的先驱。……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直到曹魏的时候,诸侯朝会皇帝的时候,仍然沿用以鹿皮荐璧的制度……。
——摘编自姚朔民《货币文化漫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发行白鹿皮币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白鹿皮币改革产生的影响。(9分)
19.(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以条约形式确定援华制日政策,但不承担直接参战的义务。中国则承诺不与第三国缔结共同反苏的协定。依约,苏联同样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在这以后,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从1945年2月起,苏联秘密从欧洲战场抽调大量军队,增兵远东。同时,苏军储备作战物资,改善交通,准备与日本一战。4月,苏联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概括1937—1945年苏联对日政策的演变,并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9分)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C
D
A
D
B
D
B
D
C
题号
13
14
15
答案
C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选做题15分,从第18题和第19题中选做一题。共计55分。
16.(20分)
(1)原因:秦统一后,需要大批人才巩固统治;军功授爵制存在局限性。(4分)
积极作用:提高了基层官吏的素质;被选用者一般比较熟悉当地情况,比任用外地人员具有一定优越性;它使大批乡村闲散人才得以发挥特长,为封建国家服务。(4分)
(2)创新:由各级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注重德才兼备;察举的形式和科目多样;强调实际经验和工作能力。(8分)
(3)影响:通过设立各级学校,使国家能够培养和选拔更多人才;使儒生逐渐成为人才选拔的主要对象。(4分)
17.(20分)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自然科学的进步和新价值观的形成;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土地掠夺为欧洲各国的棉纺织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初步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8分)
影响:棉花帝国推动了近代全球贸易的发展趋势,冲击、改变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经济结构,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4分)
(2)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导致19世纪土纱使用居于主导地位;西方列强侵略和工业文明传入,破坏了传统手工纺织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机制纱的消费增长。(6分)
(3)国际环境,政府政策,经济体制,技术改造,思想观念等。(2分)
18.(15分)
(1)原因:恢复并加强礼制;吸取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导致财政支出连年增长。(6分)
(2)影响: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扩大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保证了战争军费的开支;是中国古代纸币的先驱;对后世鹿皮荐璧的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9分)
19.(15分)
(1)背景:日本在亚洲战场日益陷于困境;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对德战争已得获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6分)
(2)演变:由援华制日到对日中立再到对日作战。(6分)
因素:国际形势,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3分)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题有所创新,且言之成理,教师可酌情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