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食物的消化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食物的消化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5 10: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食物的消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牙齿的切割作用,了解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及口腔的消化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过程。
3.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修改或
补充
创设情景呈现目标
3分钟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
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
导入: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
1.提问
2.追问
3.导入研究课题。
生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质疑。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趣
生2.怀着浓郁的探究欲望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结构化预习
15分钟
实验: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组内交流感受明白: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
1.创设自主合作学习情境。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
2.发放《问题导读—评价单》
3.指导阅读指南车信箱。
1.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2.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
3.阅读指南车信箱。
4.交流自己的发现。完善《问题导读—评价单》。
预习评价合作讨论
5分钟
讨论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明确:(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
1.创设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情境引导分析,适时评价。
2.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
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讨论汇报。希望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并且真正的参与进来。进行大胆发言和评价。
小组展示
合作探究
12分钟
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1.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2.引导阅读教材。
3.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
1.阅读教材。
2.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
归纳共性
生成问题
5分钟
对个性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共性的有效问题。
将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未涉及的知识角落提出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并对问题进行整理。
1.学生能认真的听,并且适当的记一些笔记。
2.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2.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3.了解小肠内表面的结构,知道小肠绒毛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修改或
补充
创设情景问题呈现
3分钟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食品是怎样经过我们的消化道的?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过渡:食品是怎样经过我们的消化道的?现在请大家就咱们课前生成的问题继续探究。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
1.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趣。
2.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8分钟
食物到达胃里之后又是怎样的呢?阅读《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初步了解消化液的概念。
1.指导阅读
2.提问: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作好小结,让学生了解胃功能,以及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
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2.学生谈体会。
展示交流
规范评价
20分钟
观察显微镜下的小肠绒毛。
质疑:这些褶皱的作用是什么呢?
模拟实验进行研究交流并展示成果。得出结论:比较闭拢手与张开手的轮廓线,将得出小肠绒毛可以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能更有效地与各种营养物质接触,便于在短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阅读“指南车信箱”,使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肠的吸收作用。
1.讲解: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手的。
2.小结:小肠内壁多褶皱。
3.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解答。并强调注意安全、随时作好实验记录。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进行充分交流并给予相应评价。
1.分组观察教材中显微镜下的小肠绒毛。用文字或画图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小肠内表面的构造记录下来。
2.汇报。要求:认真观察,准确表述。
3.模拟教材的实验。
(1)阅读教材,了解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3)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分析小肠绒毛的存在有什么作用。(4)阅读“指南车信箱”
4.填写研究报告。
问题训练
合作指导
7分钟
发放问题训练单,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创设思考情境发放问题训练单。
认真自主完成,使训练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归纳概括
提升意义
2分钟
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深化,提升到与生活的联系上来,使所学科学知识将来为生活服务。
1.学习评价
2.总结提升
学生能认真的听,并且适当的记一些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