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常用的工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常用的工具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5 10: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用的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尝试在实践中更方便地解决科学问题(拔钉子和螺丝钉),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有计划地开展进一步研究。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工具的研究感兴趣,很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从而启发自己对工具更多的认识。
3.科学知识:能向别人介绍常用工具的一些基本特点、使用方法和优势用途。
【教学重难点】
通过拔钉子和螺丝钉的探究活动,引导发现提出以及进一步有计划地研究问题。小组合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1.学生:活动手册(调查表、计划表)、各种常用的工具(螺丝刀、剪刀、钉锤、老虎钳等)。
2.教师:精心制作一套组合工具、在同一木块上钉一颗铁钉和拧上一颗螺丝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精心制作的教学准备,可以组合成尺子、筷子、起子甚至剪刀的组合工具:两根标有刻度,中间打孔,一边有斜口的正方体小铁棒)
1.让学生说说,用这一根小铁棒能做些什么?再加点什么又能干什么?(尺子、起子、加块小铁块又可变小榔头等)(回忆:生活中的每一项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如果用两根小铁棒能当什么?还能干什么?
(这部分要让学生意想不到两根小铁棒能干这么多事,而且组成的工具又是那么熟悉,让学生马上联想起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所以教学准备的制作要精心一点,组合要灵活一点,关注学生的回答,突出回答中所提到的工具。把回忆与创造性的思维同步推进)
2.揭示课题:我们常用的工具。
二、说说常用的工具
1.说一说曾经还使用过哪些工具,我们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的,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分组讨论,互相介绍、互相启发。
2.全班交流,完善活动手册的记录表。
3.全班交流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1)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
(2)同一工具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3)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
(4)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发现生活中竟然有这么多常用的工具,那么用不同的工具去完成同一件工作,是不是都一样的省力快捷呢?
三、选择合适工具
1.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来,你想到几种工具,选择哪种工具更加方便,更加省力?(组内交流)说说分别做这两件事你所选择工具的理由。
2.观察木块中的螺丝钉与铁钉,逐一试用自己的工具,同时体会感受,并选出最适合的工具。观察工具,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提?要告诫学生,在试用工具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3.尝试、交流体会,发现有哪些工具最容易起出螺丝和铁钉,并作解释。
4.对刚才的尝试感受你有问题吗?
(上述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引导提炼出值得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注重课堂生成为主)
四、制定研究计划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我们一起来筛选。
1.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怎么研究?与同学交流。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可以向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计划。)
(1)你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2)这一工具能这么轻松地完成这项工作,你的猜想是什么?
(3)你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4)可能会用到哪些材料?
3.讨论交流研究计划,并作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