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和学生分析】?
???《光的反射现象》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光”的内容,在这节课前,有《光从哪里来》、《光的传播》、《影子》、《镜子》、《设计与制作:潜望镜》,在这节课之后有《光的颜色》、《光与生活》。在学习本课时,六年级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已经有一些了解和认识,但对于光的反射能力的规律还没有进行科学地探究。教材上创设了拍婚纱照时使用反光板的情景,提出问题:反光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接着设计了3个活动,活动1“什么物体能反光”、活动2“不同光滑程度的物体对反射光线的影响”、活动3“黑暗中的物体”。考虑到学生对婚纱照拍摄不太了解,选择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微电影小组拍摄时使用的反光板引入课题。活动1“什么物体能反光”是使用照度计、手电筒、镜子、金属盒盖、塑料片、红绒布、白卡纸,观察不同材料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是否有差异。我们实验室没有照度计,用光强度传感器和MGA数据采集器代替照度计进行了书上的实验,发现手电筒的位置、光强度传感器的位置、实验环境的亮度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于是设计了反射盒套装自制教具,可以定量探究“不同光滑程度的物体对反射光线的影响”、“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反射光线的影响”。由于平时学生晚上睡觉时都有在黑暗的房间中无法看到物体的生活经验,活动3“黑暗中的物体”探究意义不大。所以本课的探究活动设计为“不同光滑程度的物体对反射光线的影响”和“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反射光线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相同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表面越粗糙,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弱。?
(2)知道相同的材料,颜色越浅,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颜色越深,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弱。?
2、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制订计划,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得出结论,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4)表达交流,能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3、科学态度:??
(1)探究兴趣,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追求创新,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3)合作分享,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2)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重难点分析】?
1、制订计划,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能设计单一变量的探究方案。?
2、得出结论,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教学准备】?
1、学生探究活动1材料每组1套,每套包括:MGA1个,光强度传感器1个,反射盒(带卡片)1个,学生记录表1,手电筒1个,光滑平整的锡箔纸1张,光滑平整的普通纸1张(光滑平整的锡箔纸1张,光滑平整的普通纸1张用2张有机玻璃板夹住),揉皱的锡箔纸1张,揉皱的普通纸1张。?
2、学生探究活动2材料每组1套,每套包括:MGA1个,光强度传感器1个,反射盒(带卡片)1个,10张贴有不同颜色卡纸的有机玻璃板,10张印刷有不同颜色并留空白的KT板,大头笔1支,白板磁条2根。?
3、板书。?
4、PPT和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引入新课。?
1、师:大家喜欢做实验吗?生:喜欢。
2、好。请注意看。播放实验视频。这里有2根蜡烛,中间是有机玻璃板。我将蜡烛点燃。现在,我隔着玻璃板在前面将后面的蜡烛吹灭。现在,我隔着玻璃板在前面将后面的蜡烛点燃。?
3、师:你能用科学原理解释看到的现象吗??
4、生:光的反射?
5、师:实际上,我并没有真正点燃后面的蜡烛,你们看到后面的蜡烛在燃烧,其实是前面蜡烛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6、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光的反射现象》。(板书:光的反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引入新课。)?
7、物体的哪些特点会影响它反射光线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板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1:不同光滑程度的物体对反射光线的影响?
1、指着副板书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不同光滑程度的物体对反射光线的影响”,材料是锡箔纸和普通纸。猜测:谁反射光线的能力强?(分别猜测光滑平整的锡箔纸、揉皱的锡箔纸;光滑平整的普通纸、揉皱的普通纸)请1个同学回答,和他猜测一致的请举手,和他猜测不一致的请举手。?
2、该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呢?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小组讨论。(PPT出示研究方案空表)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学生交流探究方案。(请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4、教师评价学生设计的探究方案,好的方面和需要注意的方面。?
5、小结材料和介绍单一变量原则。刚才大家已初步设计出探究方案,需要的材料有:待检测材料;MGA、光强度传感器:检测光强度;手电筒:光源(教师出示材料图片)。在方案设计时我们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探究目的为光滑程度对物体反射光线的影响时,可以改变的只有1个:光滑程度,其它都不能改变,如光源的位置,检测点位置等。怎么实现呢??6、学生交流自己控制变量的方法,教师进行评价。?
7、教师介绍控制变量的方法(黑色的反射盒):大家看看这个黑色的反射盒可以实现单一变量吗?(出示图片)介绍反射盒放光源的地方、反射槽、反射后光线的检测、反射盒设计为黑色的原因。
(设计意图:黑色反射盒的设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设计黑色的反射盒,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通过和学生分享教师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多用科学的方法、创新的方法解决,多思考,多实践,完全可以去改变教具。)?
8、梳理探究方法。在测试时有些细节需要注意,请看微视频(播放微视频)。?
9、介绍注意事项。注意:?
(1)锡箔纸更亮的一面为光面,光面对向手电筒;?
(2)待检测材料竖直放入;?
(3)手电筒放到正确位置,测试过程中不移动;?
(4)记录数据,不用写单位LUX;???
还有不清楚的吗?如果有,给予解答。好,测试开始。?????
10、小组合作探究,记录数据和发现。?
(设计意图:合作分享,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11、小组代表在讲台展示、介绍数据和发现。(根据时间情况,请大约3组)?
12、小结。通过测试,我们发现:相同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表面越粗糙,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弱。(粘贴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知道相同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表面越粗糙,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弱。)?
三、活动2: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反射光线的影响?
1、出示活动1的材料,提问:这些材料还可以研究什么?我们接着研究“
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反射光线的影响”,猜测:谁反射光的能力强??
2、该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呢?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小组讨论。(PPT出示研究方案空表)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学生交流探究方案。(请小组代表发表你们的观点)?
4、教师评价和补充探究方案。在方案设计时我们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探究目的为颜色对物体反射光线的影响时,可以改变的只有1个:颜色,其它都不能改变,如光源的位置,检测点位置等。?
5、介绍注意事项。注意:
(1)贴有卡纸的那面对着电筒;?
(2)待检测材料竖直放入;?
(3)手电筒放到正确位置,测试过程中不移动;?
(4)先用大头笔细端记录数据,不用写单位LUX;?
再按数据从大到小将小KT板整齐粘贴在磁条上。??
还有不清楚的吗?如果有,给予解答。好,测试开始。??
6、小组合作探究,记录数据,整理数据,从大到小将小KT板整齐粘贴在磁条上,并粘贴到黑板大表格中。?
(设计意图:合作分享,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7、同学观察数据,交流发现。(根据时间情况,请大约3组)需要的时候介绍误差:实验误差是实验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实验误差永远不等于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8、小结。通过测试,我们发现:相同的材料,颜色越浅,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颜色越深,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弱。(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知道相同的材料,颜色越浅,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颜色越深,其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弱。)?
四、总结和反思?
1、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反思:这节课,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3、还有什么关于光的反射问题想研究?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