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件(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06 07: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件目 录CONTENTS01温度计及其使用和读数
【归纳整理】
1.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线,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线上读。
2.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
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
乙 42  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0.1 37.3 02物态变化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3、熔点:晶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
4、物质分类:根据熔化过程中有无熔点,固体分为两类——晶体<熔化过程中有熔点的>和非晶态<熔化过程中没有熔点的>
5、常见的晶体和非晶态:晶体——冰、海波、金属、水晶、钻石等,非晶态——石蜡、塑料、玻璃等;
6、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
3、凝固点: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4、物质分类:根据凝固过程中有无凝固点,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凝固过程中有凝固点的>和非晶态<凝固过程中没有凝固点的>;
5、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 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 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 ?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称为凝固热,其数值等于熔化热),在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至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
非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逐渐失去流动性,最后变为固体。在凝固过程它没有一定的凝固点,只是与某个温度范围相对应。?
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物质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3、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4、蒸发的定义: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及液体的种类(注意使用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
6、沸腾的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都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7、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8、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两条件缺一不可;
9、液体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
10、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可见两概念的定义)。
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物质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3、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和压缩气体体积。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
3、升华的应用:人工降雨等;
4、常见的生活现象:樟脑球变小,固体空气清新剂变少等。
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放出热量;
3、常见的生活现象:霜、雾凇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冰—凝固? 吸热
B.雾生成—液化? 放热
C.露产生—汽化? 吸热
D.霜形成—升华? 放热
B 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A 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A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03影响蒸发快慢
的因素 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A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A04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及凝固图像
(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图甲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图像。图中的AB段为固态,吸热升温,在图像上为一条斜向上的平滑曲线;B点达到熔点,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B点开始熔化,C点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一直吸热,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在图像上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线段,BC段对应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此时BC段内晶体为固、液共存状态;CD段晶体为液态,吸热后温度又逐渐升高,图像仍为斜向上平滑曲线。
图乙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逐渐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非晶体整个熔化图像为斜向上曲线,没有水平段。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该图像与晶体的熔化图像是相反的过程。)
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描述的过程可能是(  )
蜡的熔化 B.海波的熔化
C. 水的凝固 D.玻璃的凝固B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B 如图所示为液态蜡烛和水在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则图________是表示水的凝固图像。甲图中该物质在t1至t2时间段内的状态是________,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甲  固液共存 减少05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高频)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根据数据判断水的沸点;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作水沸腾曲线图;
分辨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
器材的选取,实验改进措施等;
偶尔会在实验中考查内能和比热容知识。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到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18.(1)B (2)68 (3)①99 ②C ③如答图所示【解析】本题考查了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因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此,应先固定图甲中的B;(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温度计的示数为68℃;(3)①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可看出,从第5分钟开始水温不再变化,这说明第5分钟后水一直在沸腾,因此,表格空白处水温应为99℃;②水沸腾时,气泡自下而上逐渐变大,故C图为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③以表格中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为坐标点,在图像中描出这些点,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即得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06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
(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2分钟处于________态。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1)-3 (2)吸热 (3)0 固 (4)A 
【解析】(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读数为-3℃;(2)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持续加热,是吸热过程;(3)BC段冰在熔化,从纵坐标上可以看出此时的温度是0℃,所以冰的熔点是0℃,第二分钟末冰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冰此时还是固态;(4)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