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5 21: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观察技巧,学会观察。
2.了解不同的动物家的名称,为动物找到家。
3.体会句子表达上的词语使用的严谨性。
4.积累背诵谚语,理解谚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交流观察技巧,学会观察。
2.积累背诵谚语,理解谚语的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观察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学习园地》学习观察。
二、交流平台
1.小组交流。
想一想,找一找,本单元课文中是怎样观察怎样描述的?把你想到或找到的语段与方法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2.学生交流。
3.交流汇报。
预设:
甲:我介绍的方法是细致观察。细致观察指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动作等特征仔细观察,发现其独有的特点。如:“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乙:我介绍的方法是连续观察。连续观察指一段时间内的持续观察,这样,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如:“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丙:我介绍的方法是多角度观察。多角度观察指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多角度地了解事物特点。如:“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丁:……
4.想一想,平时你观察过什么?你是怎么进行观察的?把你的观察方法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三、词句段运用
(一)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1.出示题目。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发现:我发现“鸟窝”也可以叫“鸟巢”。
2.你知道吗?
窝: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
洞:洞穴,窟窿。
巢:鸟搭的窝,也指蜂、蚁等的窝。
圈:养家畜等的栅栏。
塘:水池。
厩:马棚,泛指牲口棚。
穴:窿,洞。
棚:简易的或临时性的建筑物。如牲口棚。
3.结合词意连线。
发现:我发现“马厩”也可以叫“马棚”,“猪圈”也可以叫“猪窝”……
拓展:我还知道蛇洞、免窟、鸡舍……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出示句子: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预设:
“逐渐”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逐渐”的意思是渐渐、逐步,表现了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不加这个词语,会让人感觉这变化是一瞬间的事,
2.出示句子。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预设:
“最多”说明隧道的深度、宽度不一,但不超九寸深、一指宽。如果不加的话,会让人觉得蟋蟀的住宅都是在九寸深的地方,不符合事实。
这两个词语告诉我们用词要严谨、准确。
四、日积月累
1.自读日积月累。
2.小组合作学习谚语,交流你的心得,提出你的疑问。
3.想象画面,理解谚语。
(1)立了秋,把扇丢。
预设:
想象画面。
出示图片。
释义:过了立秋,天就渐渐变凉,不用再扇扇子了。
(2)二八月,乱穿衣。
想象画面。
出示图片。
预设:
释义:初春和初秋时气温不稳定,人们会根据冷热情况穿不同的衣服。
(3)夏雨少,秋霜早。
预设:
想象画面。
出示图片。
释义:夏天下雨少,秋天霜就来得早。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预设:
想象画面。
出示图片。
释义: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预示着就要下霜了。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想象画面。
出示图片。
预设:
释义: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冷一些,下了十场秋雨后就要穿棉袄了。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预设:
想象画面。
出示图片。
释义: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还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4.拓展延伸。
甲:这些都是关于秋天的谚语。
乙:这样的谚语我还知道很多。
学生交流汇总。
预设: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养麦收到家。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5.背诵谚语,养成积累谚语的习惯。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