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能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懂得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说。
3、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产生了变化,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做出合理的评判,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难点: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过渡:大家看过化石吗?你听说过哪些动物的化石?
2、问:你听说过鱼龙吗?鱼龙生活在什么地方?海藻、海螺呢?
3、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了解地球的过去)
(二)研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阅读沈括资料。
1、过渡:知道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吗?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那儿有了新的发现呢。
2、出示介绍。
3、讨论:以前是什么样的?
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
4、教师小结: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形成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构成珠穆朗玛峰的岩石是石灰岩,便可证明珠穆朗玛峰原来是海底,因为石灰岩一般是海里形成的,找到只有海洋里才能生存的生物的化石,证据就更充足了。喜马拉雅山上找到过多种海洋生物的化石,其中鱼龙的化石特别引人注目,鱼龙不是恐龙,只是海里才有。在喜马拉雅山上,海拔4000-6000米的高度,发现了今天只能在低于2000米高的地方才能有的植物化石,也可以证明这里原来处于较低的位置,由此可见,地球地壳在不断运动,地表也在不断的变化。
(出示课件)
4.谈话:我们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这些资料。
(出示沈括资料)
5、揭题:有意思的地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表的变迁这课。(板书课题)
提问:关于地表的变化,你想研究些什么?
(三)研究什么力量使地表千姿百态。
1、谈话引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地表图片。(出示图片)
2、小组讨论,你能分析形成这些地貌的原因吗?
(1)火山口湖是怎样形成的?(2)石林是怎样形成的?(3)风蚀石是怎样形成的?(4)海边礁石是怎样形成的?
师小结:其实这些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
(四)了解家乡地表的变化
1、提问:我们身边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变化吗?怎样才能知道?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地表肯定发生过变化。至于怎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询问老人、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咨询有关专家、上网搜索等方式来获得答案。
(五)演示实验石头变泥沙子泥土。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指名说说猜想。
谈话:大自然真有这么巨大的力量吗?我们借助实验来验证。
2、提问:如何借助这些器材来说明日晒雨淋的力量?
3、师演示实验。
4、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回答问题: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六)学生实验,认识水流的搬运作用。
1、谈话引入:当岩石因为日胀冷缩而变成沙粒和泥土,这些沙粒和泥土后会怎样呢?
2、学生小组讨论,进行猜测。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交流:①过一段时间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会有什么变化?②在实验过程中,你有没有其它发现?它说明了什么?③沙盘的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5、讨论:大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6、认识侵蚀。
(七)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1、引入:其实我们人类也在促使大自然发生变化。(揭示课件)
2、交流:对人类的这些改变地表的形为,你能什么看法?
(八)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