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枫桥夜泊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2枫桥夜泊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6 13:4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与生一同欣赏《涛声依旧》 1、师: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听。
2、师:大家对这首歌不太了解,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歌曲,在座各位学生那时还未出生,不熟悉有情可原。著名歌手毛宁因唱这首歌而红遍大江南北。它的歌词是根据一首古诗改编的,那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1:枫桥在哪里……枫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座桥叫做枫桥?……
4师:其实,一座很普通的石拱桥,它横跨在枫江之上。曾名封桥,为古代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禁止别的船只通行,故名之为‘封’。张继首称之为“枫桥”。这一称呼很快为人所接受,于是便易“封桥”为“枫桥”,相承至今。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停泊),多音字,那“夜泊”就是──?
现在,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讲一讲诗题的意思吗?生2: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5师:很好!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生:作者张继。介绍一下作者
6师: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 生3:枫桥夜泊! 师: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自主学习 交流汇报
(一)、出示导学提示,结合提示内容来完成学习任务
1、自由读诗,同桌再互相听读,达到读准、读熟、读流畅。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在小组内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错。
3、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诗句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4、诗句中描写了作者看到的哪些景物,听到的哪些声音?你看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二)、独立学习、思考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朗读
1师:师:好的,停下,抬头,挺胸,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对于字音读的很正确,(读得好,字字落实)尤其是“愁、苏和寺”这三个字音。
3师: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
(一男生读,较有情感。) 有模有样,不错……
4师:古人有一种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乌”是第几声?“天”是第几声?“落”是第几声?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读:同学们,请大家在书上为每个字标上调号,然后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练读这首诗。?
5师:指名读,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王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题目和作者也由王老师来读。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枫桥夜泊,唐,张继。
※理解诗意
下面我们结合老师提供的注释来理解一下诗意
三、再读体会 感知品味
1.师过渡: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地已经读了好几遍,我们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去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假如现在老师请你用一个词,注意一个词,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择哪个词?
生:愁、忧愁、神秘、幻、朦胧
2师:枫桥夜泊这首诗,有人感受到了愁,有人感受到的是幻,有人感受到的师朦胧,也有人感受到的是神秘。我们不妨对比着想一想,咱们读过很多首诗,比如你读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神秘的感觉吗?(生摇头)不会,再比如你读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生摇头)不会,你读白居易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感到忧愁吗?
3为什么《枫桥夜泊》带给你这种感觉?在此默读古诗找出这首诗传递给你这样的信息的词语或句子。
4好!我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读诗心得了。我们知道,枫桥夜泊的时候,应该是张继休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对吧?
生:(自由应答)对。
5师:但是,这个晚上,张继睡着了吗?
生:(自由应答)没有。
6师:没有?你怎么知道的?诗中的哪个词语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张继没睡,根本就睡不着?哪个词?生1:愁眠。生2:愁眠。生3:愁眠。生4:愁眠。
7师:(板书:愁眠)都是愁眠。是吗?来,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生:(动笔圈出“愁眠”)
8师:“愁眠”是什么意思?生:“愁眠”就是因为忧愁而睡不着觉。
9师:给“愁眠”找个近义词,比如——生1:无眠。生2:失眠。生3:不眠生4:难眠。生5:未眠。
10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愁眠”这个词语。生:(齐读)愁眠。
11师:再读。生:(齐读)愁眠。
12师:把声音压低了,再读。生:(齐读)愁眠。
13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
14师:(板书:月落)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
15师:(板书:江枫)想像一下,那是怎样的江枫?
16师:那是被霜打过的缘故。秋风吹过,你看那江边的枫树——?
17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板书:渔火)(忽明忽暗的。若隐若现的。一点一点
18这些是张继因为愁眠而看到的。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19(板书:乌啼)几声凄厉的乌啼,打破了夜的沉寂,但是,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
20(板书:钟声)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21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霜满天)。
22大家知道,霜是覆盖在地上的,所以,李白才写过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生:(接答)疑是地上霜。对呀!霜怎么可能满天呢?难道是张继的感觉出了问题?
23想一想,夜泊枫桥的这个晚上,张继冷不冷?
24肯定冷!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还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吗?其实,身体的冷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他的心也是——(冷)为什么?
25(写作背景), (话说:那年秋天,张继和好友一起进京赶考,结果同窗好友一个个榜上有名,张继却名落孙山。落榜后,张继非常失望,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他想借苏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的烦闷,可看着眼前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别人的风光和自己的落寞,不但没有解去心中的烦闷,反而新增了许多忧愁,正是借景消愁愁更愁啊!)?
26身体感觉到的是一个“冷”字,心灵感觉到的更是一个“冷”字,于是,在诗人的感觉中,“霜满地”成了——(生接答)霜满天。
27师:哪里是霜满天啊?分明是“冷满天”啊!
(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 ?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8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
生:(齐读)愁眠。
29师:都伴随着——生:(齐读)愁眠。
30师: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生:(齐读)愁眠。
31师: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生:(齐读)对愁眠。
32师:(板书:对)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什么是“对”?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对????①对待;对付。如:对事不对人。
②面向;朝着。如:对着高山。
③对面的;敌对的。如:对手。
④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如:对对联。
33师:这是我从《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摘录下来的一些义项。想一想,你选第几个?
34师:说得好!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生1:寂寞。生2:孤独。生3:忧愁。生4:凄凉。
35师: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音乐响起,教师范读全诗)(掌声)
36师:(随着音乐)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生:(随着音乐,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37师:(随着音乐,高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生:(随着音乐,高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随着音乐,低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生:(随着音乐,低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音乐消失,轻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生:(轻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掌声)
38师: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生:(自由应答)看不见了。
39师:(擦去“月落”)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40师:(擦去“霜满天”)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清。
41师:(擦去“江枫”)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42师:(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形成如下板书)
?
??????? ?愁眠
?????????????????????????????????????????? 钟声
?
43师: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
44师: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写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李白《静夜思》
师: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写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师:也是因为愁眠,王安石曾经这样写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还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师: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生1:明月。生2:明月。生3:明月。生4:明月。生5:明月。生6:明月。
46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明月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张继的《枫桥夜泊》。生:(齐读《枫桥夜泊》)
师: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生:(齐答)钟声。
师: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生:(齐答)钟声。
师: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生:(齐答)钟声。
师: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师:孩子们,这就是经典!(板书:经典)这就是文化!(板书:文化)
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生:枫桥。
师: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生:张继。
师: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生:(齐答)《枫桥夜泊》。
师: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师: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热烈的掌声)

四、回归整体 拓展延伸
小结:是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而张继,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