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 远古的传说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 远古的传说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5 21:5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传说第3课
远古的传说神农尝百草 神农看到人们得病,就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盘古开天辟地盘古生在黑暗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使天地分开。女娲补天 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历时九天九夜,用五彩石将天补好。后羿射日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一、炎黄联盟
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三、尧舜禹的禅让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皇帝、蚩尤等。 随着部落的不断壮大,为了争夺财富和土地。各部落间展开攻伐,不断合并,结成部落联盟。
1.爆发了哪些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哪次战争?
2. 战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黄帝部落炎帝部落阪泉之战炎黄部落涿鹿之战蚩尤部落一、炎黄联盟战争带来的影响1.炎黄部落取得胜利,慢慢形成华夏族。炎帝、黄帝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子孙”由此而来。人们经常提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开始就是黄帝。
2.战争促进部落间的交流、融合。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也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材料研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华夏民族是多民族长时间融合的结果。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一)炎帝的贡献
(二)黄帝时期的贡献
(三)原始社会晚期(一)炎帝的贡献1.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蔬菜;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3.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二)黄帝时期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 制作船只炼铜发明弓箭、指南车仓颉造字(二)黄帝时期的贡献伶伦制作音律。
嫘祖擅长纺织、缫丝。隶首发明算盘。
(三)原始社会晚期铜刀彩陶壶骨笛陶觚三、尧舜禹的禅让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联盟尧禹舜禅让制将部落首领之位传位于贤德之人。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大禹治水 禹的父亲鲧,主持治理黄河水患,花费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 禹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经过10年努力终于解决水患。围堵疏导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坚忍不拔勤奋勇敢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