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自我救助
教育主题
健康行为生活方式。
教学对象
小学5-6年级(水平三)。
教学内容
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的症状。
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的自我救助方法。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小学生活泼好动,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受到轻微损伤。调查发现,极少部分同学知道轻微损伤的处理方式,并能自我救助;部分同学了解其中几种损伤的处理方式,但会寻求家长或老师帮助。但大部分同学表示会直接找老师处理。因此,学习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自我救助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症状。
能力目标:学会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自我救助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提高处理轻微损伤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症状,学习自我救助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轻微损伤自我救助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现场模拟。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磁铁块、碘酒、棉球、创可贴、医用纱布、毛巾、冰块、水瓶、水、烫烧伤膏药。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在运动时,我们可能会不小心伤到自己。大家有过受伤的经历吗?
学生回答受伤经历。
二、归类轻微损伤类型,了解症状
教师:由于我们的疏忽,大多数同学受过伤。有同学被烫伤过,有同学擦伤过,还有同学被尖物刺伤过。你们能说出受伤时的症状吗?我们来归归类吧。
(板书:烫烧伤、割伤、刺伤、擦伤、挫伤)
三、学习轻微损伤的自救方法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了解了这些轻微损伤的类型。我想再问问大家,受伤时,你会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受伤时的处理方式。
教师:大家的方法都不错。我们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可以试着学习各种轻微损伤的处理方法了。这样,在事故发生时,我们就能处理得更加及时,还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小组合作,讨论自救方法。
全班交流,补充完善各类处理方法。
四、案例分析,辨别救助方法
课件出示各类轻微损伤的救助方法,请学生判断是否为正确的处理方式。
五、小组合作,模拟自救
1. 每小组选择一种轻微损伤,挑选急救物品,合作模拟自救活动。
2. 全班交流。一组模拟,其他同学进行观摩,提出意见或建议。
六、总结交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轻微损伤,如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自我救助的方法。希望大家在遇到类似伤害时,保持冷静,切勿慌张。除了及时自救,我们还应相互团结,当看到其他同学受伤时,及时给予帮助。
课后作业与任务
1.调查:对父母、邻居、伙伴进行调查,看他们是否了解轻微损伤,如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症状和处理方式。
2.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大家宣传轻微损伤的自救方法。
附:
一、轻微损伤的症状
1.烫烧伤:是指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损伤。
轻度烫烧伤症状:只损伤到皮肤表皮浅层,皮肤表面变红,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明显,创伤表面干燥。
2.割伤:多由刀刃、玻璃片、铁片等锐物切割造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之一。
轻度割伤的伤口边缘一般比较齐整,因损伤深度和部位不同,出血可呈渗溢状或涌溢状,个别因小动脉破裂出血呈喷射状。
3.刺伤:是指尖锐物刺入体内所引起的开创性创伤,常见于手掌或足底。
轻微刺伤因带有细菌污染,可能引起感染。有的刺伤还可能造成异物存留,因此要及时处理。
4.擦伤:是由于皮肤外层体表因摩擦损伤而造成表皮剥落、翻卷。
轻微擦伤可有少量渗血及轻度炎症反应。
5.挫伤:是指跌倒或钝器、重物撞击身体,造成机体局部皮下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表现为局部疼痛、出血或肿胀,挫伤严重的可引起肢体局部功能或活动障碍。
二、轻度损伤的自我就是方法
1.对烫烧伤的处理:
(1)迅速脱离热源。火焰烧伤应尽快脱离火场,脱去燃烧的衣服,就地打滚,或用水熄灭火源。切忌奔跑呼喊,以免风助火势,加重伤害。不要用手扑打火焰,以免烧伤双手。
(2)冷水冲淋。冷水冲淋是处理烫烧伤最有效的措施。用冷水持续冲洗或浸泡受伤部位20~30分钟,既减少疼痛,又可带走余热。
(3)保护受伤部位。创面切忌用紫药水、红药水等有色药物涂抹,以免影响医生对烫烧伤的伤情判断。
(4)创面处理。轻度烫烧伤清洁创面后,涂烫伤药膏,保持创面干燥,有助于加快创面复原。
重度烫烧伤应用净布包住患处,马上就医。
2.对轻度割伤的处理:(板书)
(1)先按压止血。
(2)然后用淡盐水或凉白开清洁伤口。
(3)再用酒精或碘伏消毒皮肤。
(4)外加包扎或贴上“创可贴”。
如果伤口较深,血流不止,要举起患处,使其保持在心脏上方的位置,冷敷止血。及时去医院处理。
3.对轻度刺伤的处理:
(1)首先要检查伤口是否留有异物,如有异物,应小心地顺着刺入的方向将异物取出。
(2)轻微刺伤的伤口出血一般按压3~5分钟即可止血。
(3)止血后用酒精或碘伏消毒。
(4)外加包扎或贴上“创可贴”。
如果刺伤较重,应及时去医院处理,在伤后12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
4.对轻微擦伤的处理:
(1)首先应该用水冲洗损伤部位,可用淡盐水或凉白开边冲边用干净棉球擦洗创面,将赃物除去。
(2)再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沿伤口边缘向外擦拭,注意不要把酒精或碘伏涂抹到伤口内,否则会引起强烈刺痛。
(3)如需包扎,还要注意不要将手脚部位的绷带缠得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要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大多数擦伤会迅速结痂。
5.对轻微挫伤的处理:
(1)应立刻停止活动,有利于损伤的修复。
(2)在受伤24小时内,局部可用冰块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减轻疼痛。注意冰块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湿毛巾保护好皮肤再冷敷,每隔15~20分钟应休息5分钟。
此外,如果感到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冷敷,如伤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