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六年级
课题
1、水滴里的生物
课时
1
教师
李艳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学习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准备:水样放大镜抹布滴管载玻片显微镜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激活愿望,创设情境
出示采集的水样,请大家观察水样是什么样的?
启发推测:水体中是否还有用眼睛看不见的生物?需要借助什么仪器来观察?
自学展示,捕捉生成
了解制作“小水塘”的方法
1:学生自学书中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从中获得哪些知识。
2:组织组内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4:教师答疑
5:小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用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合作探究,有效引导
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出示显微镜,介绍显微镜的构造
2:讲解显微镜观察水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
4:组织全班交流发现。
5:组织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四、明晰定位,训练达标
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体内体表存在微生物。
2:认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3: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可以找到微生物?为什么说他们是有生命的?
复案
学生活动
1:观察水样(肉眼)
2:记录观察现象
3:交流
4:用放大镜观察水样
5:学生推测(有、无)
借助工具——放大镜
1:生自学,圈画知识点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2:组内交流→相互补充→质疑→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
3:指生汇报收获。相互补充。
4:倾听,在书中做标记,同桌互说。
5:倾听并记忆
1:认真倾听,互指书中图说显微镜的构造。
2:认真倾听并记忆。
3:分组用显微镜观察水样,组长组织,指生操作,指生做记录。
4:生汇报交流看到的现象
5:生阅读。谈收获。
1观看多媒体,增强认识
2:看书自学,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提出自己证明的办法。
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