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馒头发霉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馒头发霉了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6 08: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 科学 学科导学预案
学 校
年 级
六年级
备课人
课 型
新授
课 题
馒头发霉了
课 时
1课时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课的探究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讨怎样防霉,了解霉的功与过,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能用文字或图画记录霉的特点。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新鲜馒头、烤干的馒头、透明塑料袋、课件等。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
发霉。
教学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情境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研究物体,除了直观观察外,还可以借助其他物质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验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观察法: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霉的形状及霉的生长。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观察的能力。
实验法:通过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讨论法:通过学生自己猜测、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基本环节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教育技术应用




活动一、导入新课
出示白板课件:霉的图片,生汇报:
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跃跃欲试竞相答题
(图片导入,激情引趣)
白板课件第1-9页,出示霉的图片。(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霉的存在。并说说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霉,为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观察霉的形态
用语言描述所见到的霉的特点。(白板课件出示霉的特点)
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实物投影仪)
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活动三、设计实验
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讨论:教材第9页表格,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
讨论:霉有哪些功与过?
活动四、了解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一些方法
讨论: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观察、回答
(白板课件出示)
(白板课件出示)
学生交流讨论
(白板课件出示)
(白板课件出示)
设计实验(实物投影)
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讨论交流:霉的功与过
实物投影
学生交流
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倾听
(课件演示)
白板课件第10页出示归纳霉的特点。并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活动记录中霉的形状。
(作用: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明晰霉的形状及特征.)
白板课件第11—12页霉出示是否有生命的总结归纳及显微镜下的霉。
(作用:通过课件出示,归纳验证霉是否有生命,加深学生对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观察一下显微镜下的霉的形态使学生对霉有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霉的真是存在及其生命力。)
白板课件第13页出示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容易发霉。
(作用: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找出物体容易发霉的原因,进而为对比实验做好铺垫.)
白板课件14--15页出示霉的功与过。
(作用:使学生对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白板课件16页出示防霉方法。
(作用:通过对发霉条件的探究,进而总结防止发霉的方法,学以致用。)




活动五、阅读资料
生学习霉的功过。
介绍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思考: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生。
总结归纳
白板课件17--18页出示科学家的故事。




馒头发霉了
1、霉的形状:绒毛状、蛛网状、絮状
2、霉的功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