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6 11:2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教案
课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课型
新授
班级
序号
21
授课人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无产阶级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教学目标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能用主要史实说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2.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3.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意义。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要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论》也是马克思的代表作。
二、《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革命纲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①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②资产阶级曾经推动历史进步;③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用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2.《共产党宣言》的地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三、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为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在多个国家进行了经济斗争。
四、巴黎公社
1.导火索: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1871年3月,巴黎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3.纪念巴黎公社的歌曲:《国际歌》
新课讲授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提示:①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
②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③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
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⑤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2.马克思、恩格斯简历:
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
学生时代——在特里尔的中学毕业以后,最初进入波恩大学,后来转入柏林大学,在柏林加入青年黑格尔派组织“博士俱乐部”。最后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10月——迁往科隆居住,担任《莱茵报》主编。
1843年——年初,《莱茵报》被封禁。6月,与燕妮?威斯特华伦结婚。10月,迁居巴黎,与卢格共同筹备出版《德法年鉴》。
1844年8月底至9月初——在巴黎初识恩格斯。
1845年——法国政府根据普鲁士政府的要求,把马克思逐出巴黎。马克思迁居布鲁塞尔,其间,曾和恩格斯一道去英国一趟。
1847年——在布鲁塞尔发表《哲学的贫困》。
1847—1848年——1847年底,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1848年——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境,返回巴黎。三月革命后,移居科隆,创办《新莱茵报》,鼓励和支持工人运动。
1849年——受到资产阶级法庭审判,被驱逐出境。移居巴黎,后又遭逐,8月,迁居伦敦,直至逝世。
1851年底至1852年3月——完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马克思一直是它的领导者和鼓舞者。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出版。
1871年——完成《法兰西内战》,分析了巴黎公社经验。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诞生。
青年时代——起初在巴门的实验中学读书,后转学,又退学。在父亲的办事处工作一年,转到一家商号任职。1841年,在柏林以志愿兵资格服役。
1842年——服役期满,前往英国曼彻斯特。
1844年8月底至9月初——经巴黎赴德意志,会见马克思。
1845年——在德意志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845—1847年——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居住,一度和马克思前往英国。
1847—1848年——初与马克思一起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为同盟起草纲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1848—1849年——在科隆参加领导《新莱茵报》,后因当局要逮捕该报编辑,前往布鲁塞尔,在布鲁塞尔被捕入狱,遭逐。1849年1月和马克思一道在法庭受审,后获释,来到伦敦。
1850年——《德国农民战争》发表。11月,回到曼彻斯特经商,资助马克思。
1851—1852年——撰写《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一书中的各篇论文。
1870年——赴伦敦,入选第一国际总委员会。
19世纪70—80年代——继续领导工人运动和从事理论著作。马克思逝世后,担任整理和出版马克思生前未能完成的《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工作。第二卷于1885年出版。
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撰写《反杜林论》。
19世纪90年代——进一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思想,1894年出版《资本论》第三卷。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
目标导学二:《共产党宣言》
1.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作者、内容及意义:
提示:时间:1848年。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等。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三:第一国际
1.叙述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原因:
提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简述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表现:
提示:①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3.《国际歌》的来由:
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后来人民选举产生了巴黎公社,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动了进攻。战斗非常惨烈,数以万计的公社战士英勇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失败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知识应用
1.之所以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 )
A.马克思、恩格斯努力
B.自然科学的发展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共产党宣言》发表
2.“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 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史实是 ( )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 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就是(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理性主义 D.列宁主义
4.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称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这表明《共产党宣言》(  )
A.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B.是恩格斯独立完成的著作
C.是一部影响十分广泛的著作
D.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最主要)(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7.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曾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过重要文章,阐述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与观点,这标志着(  )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8.“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个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
A.资产阶级民主的倡导者
B.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C.法国巴黎公社的建立者
D.英国宪章运动的领导者
9.“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文中的“统治阶级” 指的是什么阶级(  )
A.无产阶级 B.封建阶级 C.资产阶级 D.教会势力
10.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主要表现在(  )
A.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器  
B.公社监督工业生产
C.管理逃亡  
D.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知识总结
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入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尤其探讨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重大指导作用。整个环节,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在合作与分享中获得了知识,升华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