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复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节课为复习课,内容属于科学史教学,针对不同科学家的实验,旨在掌握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所以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概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能力目标:学习和借鉴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科学知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学习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针对的是科学家已经完成的实验,所以对于实验的过程和设计,不需要学生去假设,主要是能够理解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并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将做如下调整:
教学重点:掌握经典实验的设计原理,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以及误差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
因为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对于基本的实验过程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实验的细节,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针对复习课的特点,主要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和学案,营造教学氛围,以学生反映的问题为主线,进行讲解,点评,释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点评归纳,针对学生在学案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学法指导和相关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点拨。通过简单回顾--知识归纳-巩固基础--增强能力--提升素养--学法指导的流程,通过师生共同的探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应用。
学生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注重基础,加深理解,如果一味地补充和扩展知识点,则会给学生形成重复课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复习效果当然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可以通过学生主动的归纳知识,并在归纳的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解答疑惑,并练习巩固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最终进行学法的指导和点拨,既查漏补缺,又形成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授课过程
简单回顾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通过动画和图片快速的将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做一回顾和归纳,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引起课堂的注意力。学生在看到动画和图片时,迅速回归课堂,整理和本节相关的知识结构。
知识归纳
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前两个实验的归纳和总结,查找问题,查漏补缺,在展示和汇报之后,由教师提出点评和总结。由于第三个实验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较难理解,所以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且指出其中的疑难所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点,准确把握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巩固基础
通过一些简单的题型,比如连线题、判断题,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考察,如实验、人物和结论的对应,夯实基础,为之后的理解性题目做出铺垫,这一部分也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增强能力
本部分主要是设计一些难度较大,并且需要综合理解知识点才能做出的题目,纠正学生的认识,比如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标记部位的判断,许多学生都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所以,进一步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再比如对于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来源,大部分同学容易搞混,所以需要进一步针对侵染的过程进行讲解和纠正。
提升素养
这一部分教学主要设计乐一道非选择题,内容考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实验误差的分析,放射性的出现部位对应的实验原因,要作出这类题就要对于整个实验的过程非常了解并熟练,所以通过这道题,不仅再一次让学生熟悉了实验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学法指导
这一部分是针对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以及针对课堂上的表现,对于他们学习本节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方法指导。第一是对基础知识也就是实验的过程和思路理解不透彻,二是不会应用已知的信息解题,三是三个实验的掌握分散,不会综合运用。针对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做的是进一步熟悉实验的思路和过程,并且在针对性的练习题中,学习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复习课,所以课堂氛围较之新授课沉闷些,但是整节课环节流畅,能够逐层递进,从不同的层次甄选对应的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于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裨益,有利于建立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知识归纳建构知识结构
在前面两部分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归纳,对于基本的知识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课上做到心中有数。
巩固基础全面覆盖
在第三部分教学中,从基础出发,对于基础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和掌握,并做了相关的习题训练,针对全班的学生,力求做到基础人人通。
能力、素养分层次提升
在后面的两部分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相关的变式训练,对于一些疑难点进行剖析,争取做到人人有理解,人人有收获,人人有提升。
学法指导补漏洞
最后一部分学法指导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理解误区,进行逐个击破,引起认知冲突,走出理解误区,打破知识盲区,做到全面系统的复习。
整体上来讲,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三个实验,理解透彻,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感受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巧妙之处,并认可科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修正和完善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巧妙构思和杰出贡献。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本节课所列习题较多,会出现课堂氛围沉闷,冗杂,并且单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