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历史上汉人常把少数民族称为“夷人”或“胡人”。灭亡西晋的一支“胡人”是( )
A.匈奴 B.鲜卑
C.羯族 D.羌族
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东汉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下列关于东晋统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依靠王导建政权 B.不思进取收中原
C.北人南迁促发展 D.篡夺皇位是萧衍
4.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六朝”先后顺序是 ( )
A.东晋—孙吴—宋—齐—梁—陈
B.孙吴—东晋—齐—宋—陈—梁
C.孙吴—宋—齐—梁—陈—东晋
D.孙吴—东晋—宋—齐—梁—陈
5.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都城都在建康
C.主要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6.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 ( )
A.四川盆地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东北平原
7.好多来自江南的同学为家乡经济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下列关于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8.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种植的北方粮食品种是 (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白菜
9. 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建康
C. 扬州 D. 荆州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1)《晋书》里描写的东晋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西汉时期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变化的原因。
(3)上述材料反映的江南经济变化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A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西晋。
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魏、西晋、东汉都以洛阳为都城;东晋定都建康,所以C项正确。
3.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政治上主要依赖北方大族王导的大力支持;东晋时期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富庶景象;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东晋灭亡。D项不符合东晋史实。
4.D 三国时期的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东晋及后来的宋、齐、梁、陈均定都建康,即今南京,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5.D 梁武帝时,政治腐败,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
6.B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7.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并且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此外,南方的战乱少,社会环境比较稳定也是一方面原因。A项说法错误,此时南方生产技术并不比北方先进。
8.A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9.B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都城都在建康,建康是当时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史记》中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使用。
(2)秦汉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东汉以前的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尚未得到开发。但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江南地区本身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比较安定,再加上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等。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史记》和《晋书》中描述的江南的不同。
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