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创新题:第二节第一课时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综合应用创新题:第二节第一课时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6 14:2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植物时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名师点金:
1.判断细胞吸水:谁的浓度大谁就吸水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根毛细胞→皮层→导管→茎、叶等器官。
夯实基础.逐点练
知识点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2018秋?建平县期末)根处于吸水状态时,外界溶液浓度(W)与细胞液浓度(X)的关系是(  )
A.W大于X B.W等于X C.W小于X D.W大于、小于或等于X
【解答】解:植物的根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题中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X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W,或者说外界溶液浓度W小于细胞液浓度X。 故选:C。
2、(2018秋?长安区校级月考)细胞吸收水分时,依次进入细胞的(  )
A.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细胞质 B.细胞壁、细胞质、液泡、液泡膜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D.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当细胞外部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水分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因此,细胞吸收水分时,会依次进入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对照选项可知,只有C的顺序是正确的。 故选:C。
3、(2018春?无锡月考)根毛细胞之所以能够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是因为(  )
A.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B.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C.土壤溶液浓度等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D.土壤溶液浓度太大
【解答】解: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题中根毛细胞之所以能够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即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故选:A。
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请分析回答:
(1)探究性实验应遵循 变量的原则.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萝卜条④明显变长、变坚挺,这说明萝卜细胞发生了 (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
(3)萝卜条③明显缩小、变软,说明A烧杯中液体的浓度 (填“大于”或“小
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
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可以推知:A烧杯中的液体是 ,B烧杯中的液体是 .
【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此实验探究的是: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因此变量是外界溶液的浓度. (2)观察萝卜条④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吸水了,说明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烧杯中液体的浓度. (3)观察比较萝卜条③的变化,萝卜条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 (4)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可以推知:A烧杯中的液体是浓盐水B盛的是清水. 故答案为:(1)单一;外界溶液;(2)吸水;(3)大于;(4)浓盐水;清水.
知识点2、植物对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5、(2018秋?长垣县期末)绿色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生长发育
【解答】解: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故选:C。
6、(2018?淄博)下列关于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B.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至植物体各部位
C.水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随蒸腾作用增强而加快
D.植物吸收的水只有1%~5%保留体内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解:A、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正确; B、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至植物体各部位,正确; C、蒸腾作用不能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只能促进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错误; D、植物吸收的水只有1%~5%保留体内参与各项生命活动,其它都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正确。 故选:C。
易错点不清楚水分的吸收途径
7、(2019春?沂源县期末)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片的顺序是(  )
根毛细胞  ②根部导管  ③茎、叶内的导管  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  ⑤叶片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④①②③⑤
【解答】解: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①根毛细胞→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②根内的导管→③茎内的导管→叶柄的导管→叶脉(叶肉内)的导管→⑤叶肉细胞。 故选:B。
整合方法.提升练
题型1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应用
8、农民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  )
A.土壤溶液小于根部细胞液浓度,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水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失水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水
D.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失水
【解答】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给植物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 故选:D。
9、(2015秋?济南期末)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以及它们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的示意图.图中三个植物细胞的细胞液,在浓度上的关系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且乙<丙 D.甲<乙,且乙>丙
【解答】解: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水运输的方向就是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乙,所以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乙→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 故选:A。 查角度
10、(2019?临清市一模)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解答】解:A、成熟区由于根毛的出现增大了吸水和无机盐的面积,由于导管的出现增强了水分和无机盐的疏导能力,根毛细胞也更适于吸水,使得成熟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A正确; B、根、茎、叶处都有导管并且是连通的,不但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而且将植物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B正确; C、导管的功能就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C错误; D、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叶、花、果实、种子。所以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正确; 故选:C。
11、(2018?莱芜二模)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根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D.冒出的“水”中含有无机盐
【解答】解:A、植物细胞还能存活很长时间,植物的根细胞还具有呼吸作用,A错误;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形成渗透压,因为水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所以有利于植物吸水,B错误; C、水主要从导管中冒出,导管主要是从土壤中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而筛管主要是从茎上端向下端运输有机物的,C错误; D、无机盐溶解在水中,所以冒出的“水”中含有无机盐,D正确。 故选:D。
12、(2016?义乌市模拟)某科学小组为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条件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分别取50mL清水和5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量筒中.
步骤二:取三块相同的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量筒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20分钟.
步骤三:取出萝卜块,读出量筒中液体的读数并记录于下表中
浓度
周围溶液浓度(%)
液体种类
清水(A)
5%的食盐水(B)
10%的食盐水(C)
实验前液体体积(mL)
50
50
50
实验后液体体积(mL)
49.5
51.5
53.0
据实验回答问题:
(1)A组实验后液体体积略小于50mL(不考虑蒸发,读数误差),是因为 .
(2)比较B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过测
量 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吸水.
探究培优.拓展练
题型2深入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对 照实验法)
13、小强同学为了证明植物的茎有输导功能,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一根带叶的杨树枝条的下端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温暖的阳光下.当叶脉有点发红时,观察枝条的横切面,发现茎的 部被染红了,此处有输导功能的是 .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茎内的 运输的,运输的方向是从 到 .
实验二:如图所示,在生长健壮的一株月季上,选取枝、叶、花蕾基本一致的三根枝条,在花蕾绽放前做如图处理,在甲枝花以下四个叶处环割;在乙枝相同位置一环割,并剪去四个叶;丙枝自然生长.
(1)花蕾发育良好,能够正常开花的枝条有 .
(2)花蕾发育不良的是 ,产生的原因有 .
(3)实验证明: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树皮内 部里的 运输的.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无论是植物吸收无机盐,还是运输有机物,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 作用释放出来的.
【解答】解:(1)将一根带叶的杨树枝条的下端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温暖的阳光下.当叶脉有点发红时,观察枝条的横切面,发现茎的木质部部被染红了,此处有输导功能的是导管.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茎内的导管运输的,运输的方向是从下到上; (2)环割的目的是限制有机物向下运输,甲枝花蕾以下4个叶处做环割,有机物集中在环割口的上方,供给花蕾发育,所以甲枝能够正常开花; (3)在乙枝相同位置做环割,同时剪去4个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所以乙枝条的花蕾可能发育不良,开花小而晚,甚至不能开放; (4)实验证明: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树皮内韧皮部部里的筛管运输的.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是植物吸收无机盐,还是运输有机物,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故答案为:木质部;导管;导管;下;上; (1)甲枝; (2)乙枝;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3)韧皮部;筛管;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