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认定目标: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方位;知道“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的史实;掌握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及功能。
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理解都江堰
修建的意义。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学习难点: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初年,晋国被 、 、 、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2、战国七雄: 、 、 、 、 、
、 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3、七国相互战争,一些著名战役如 、 、 、
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4、地处 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
威胁。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 和 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
平不断提高, 阶级的势力逐渐增强。
2、目的:
3、时间: , 任用 主持变法。
4、内容
政治
1.
2.
3.
4.
经济
1.
2.
3.
军事
5、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秦国 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 。
2、都江堰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分为 、
和 三个主体工程。
3、作用:①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 。
②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
无仅有,充分反应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成功第二步:共同探究,让思考成为习惯
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2、战国时期的战争是兼并战争,即强国吞掉弱国,进而统一中国。
◆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战国初,晋国分裂为:①赵国 ②韩国 ③燕国 ④魏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三字经》中有“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3、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
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的“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是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
A.确立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5、下列工程对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美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长城
1
2
3
4
5
6、 年,秦孝公任用 主持变法。
7、公元前256年,秦国 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