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的
1、通过展示农作历史遗存图,让学生观察分析,知道原始农业兴起、发展及重要标志,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阶段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了解中国原始农业对古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意义。
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并与北京人进行比较,理解河姆渡人半坡人进步所在。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图,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图中历史信息能力,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并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特点
教学难点
原始农业的兴起、发展及对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制作PPT 展示历史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成就辉煌。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何时?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自恃样的特点?中国原始先民生产生活如何?他们又创造了怎样的文明呢?
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了解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兴起和发展,了解中华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新课讲述
新课引入:
PPT展示古代先民采集和渔猎生活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假如你一个原始人,仍然生活在仅靠采集、狩猎为生的生活中,将会出现怎样的困局?你有什么方法改变这种困局?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教师点拨: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是改变困局的唯一方法,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中国原始农业什么时间兴起,发展状况如何呢?中国先民生活状况如何?本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发展及中国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新课讲述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兴起------人工栽培农作物出现
A、兴起:原始居民仅靠“采集”、渔猎为生,食物来源不充足。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认识逐渐加深,并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于是人们开始了农耕生活,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原始农业兴起。
B、代表作物(教师展示稻谷、粟和黍考古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几幅图片展示是什么?它可能出现在哪些地区?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并交流:
教师明确:稻谷图:说明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
粟、黍图:说明北方地区先民开始粟和黍。
从这展示的图片中,它告诉了我们,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这些农作物均发现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先人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发展-------农耕遗址的发现
除了以上外,我国广阔的大地上发现了多处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
展示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从图中,你分析出了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观察分析交流:
教师明确: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说明中国原始农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原始农耕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大河为农耕提供了便宜的条件
典型代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和黄河流域的半坡人
原始农业有哪些发展呢?
稻作和粟作农业的推广
经过2000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南北逐渐推广
工具的更新:
原始农业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工具的运用
家畜的饲养开始出现---羊、狗
3、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和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重要影响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古代先民生产生活如何呢?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遗址的发现---生活的地区、时间
教师展示河姆渡遗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师解说
考古学家在长江中下游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有代表性。根据测定,人类活动大约距今约7000年。
2、河姆渡人的生活
A、居住条件: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相关的信息。
教师明确:
这种房屋称之为“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入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什么建造这样的房屋?这样的房屋有什么作用?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通风防潮,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一屋两用)
此外,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最早的木结构水井)(过着定居的生活)
生活状况
农作------水稻(展示图片)。这里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农具-----骨耜(展示图片)说明生产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拓展:骨耜用于什么劳动?如何是你来用应上面添加什么?
家畜-----猪、狗和水牛为主
生活用具----制陶(猪纹陶钵图)说明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等。
艺术品------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兽骨制成艺术。
拓展: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挖掘水井,过定居生活。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这说明我国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
以上来出,河姆渡人生活丰富多彩,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而差不多同一时期,过渡:在北方,生活着这样一群原始居民……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遗址的发现---生活的地区、时间
教师展示半坡遗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师解说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大型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根据测定,人类活动大约距今约6000年。
2、河姆渡人的生活
A、居住条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相关的信息。
教师明确:
这种房屋称之为“半穴式房屋”。
为什么建造这样的房屋?这样的房屋有什么作用?
北方干燥寒冷,住半地穴式的房子,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有利于保暖防风,造房子,过定居的生活。
拓展: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提示: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B、生活状况
1、农作------主要种植粟(展示图片)。
2、农具-----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弓箭、长矛、渔具。
这些工具制造使用说明了什么?半坡居民的食物来源有了可靠的保证后,就要求生活能够想对的安定。
3、家畜-----饲养猪、狗
4、生活用具----能制作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鱼纹彩盆)、使用骨针、骨锥、纺轮纺织、制衣。
5、艺术品------(陶埙)。
三、新课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生动图景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对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认识。生产工具的出现,水稻和粟的种植,原始农耕的发展,原始饲养、制陶和纺织的出现,成就我国后来农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四、课堂板书
时间
地区
房屋
种植作物
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五、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