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九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3课 诗词三首(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九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3课 诗词三首(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7 16:45:03

文档简介


知识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 ,号 ,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李杜”。代表作有《 》《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渡荆门送别》《月下独酌》《早发白帝城》《蛾眉山月歌》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颇高。其乐府或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或具有豪放的浪漫气质;其歌行笔法多端,营造出一种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
刘禹锡(772—842),字 ,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有“诗豪”之称,其诗大多简洁明快,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苏轼(1037—1101),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丰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 》《 》《赤壁赋》等。
2.背景探寻。
《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离开长安时所作。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征召入京,供奉翰林,虽然唐玄宗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的文学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而且他的傲慢也不为宫廷权贵们所容,终被“赐金放还”。于是他借乐府古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茫然、悲愤,并表达了自己仍然执着于理想的自信。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回洛阳,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交情亦深。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水调歌头》: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任上,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弟弟子由(苏辙)也已经多年未见,心情甚是低落。在中秋之夜,词人望月抒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3.知识链接。
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句数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不讲对仗,用韵较自由,不讲平仄。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与古体诗相对。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分为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参考答案
1.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 诗仙 将进酒 梦得 陋室铭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饮湖上初晴雨后 念奴娇·赤壁怀古
重点
1.应该如何理解《行路难(其一)》中诗歌结尾诗人情感的转变?
诗人经过前面的感情波折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他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会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怎样理解《行路难(其一)》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诗中充满了变幻莫测、丰富奇特的想象。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坚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铺满大雪的太行山,一会儿在溪边垂钓,一会儿乘舟经过日月旁边,一会儿又回到四顾茫然的现实,一会儿却又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现实到幻境,从上古到未来,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浪漫主义的奇想,根植于现实的土壤,表达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3.分析《行路难(其一)》中的象征、典故手法。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借用姜尚溪边垂钓和伊尹乘舟梦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所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通过这些手法,更加渲染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深刻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是被人们称道的名句。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1)这两句诗用“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过”和“万木春”比喻诗人被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2)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哲理,使诗句具有普遍意义。
(3)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5.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用典手法。
诗歌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上句是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受害友人王叔文等的悼念;下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含贬谪时间之久,同时也表现了世事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物是人非的怅惘心情。这两个典故十分贴切巧妙,于委婉含蓄中表现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6.《水调歌头》一词中是怎样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的胸襟的?
上片,一“欲”一“恐”表露出词人的矛盾心理,词人以高处之寒隐喻自己受党争迫害的政治遭遇,流露出寂寞、惆怅之情,但词人会自我调节,“何似在人间”,道出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效力,为百姓造福。词人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最终以对认真生活的热爱排遣了忧郁,对月起舞,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怀。
下片,词人面对亲人难聚、命运坎坷的处境,吟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词句,乐观地对待不幸,最后发出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至此,词人完全忘却失意,变得豁达乐观起来。
7.分析《水调歌头》中的哲理美和抒情美。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他将“天”和“月”人格化,上片问天,下片问月,营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词人唯愿别离的人们各自珍重,即使天各一方,也能共沐月光,一同欣赏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8.《水调歌头》中的想象有什么特点?
词人在文中融入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勾勒出皓月当空、词人孤身一人把酒问月的旷远画面。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处暗含词人既想重返朝廷又怕再遭排挤的矛盾心理,词人巧借联想和想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苦衷。词人又将虚无缥缈的天上宫阙与孤独寂寞但却温暖的人间作对比,既渗入了浓厚的哲理意味,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歧路(______) 金樽(______)
珍羞(______) 投箸(______)
2.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
(2)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________ 直:________
(3)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________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
4.古诗文默写。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中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中运用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
C.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D.笔意流畅,粗细相间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3.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4.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真题练习
一、【2019年中考江苏省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4.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qí zūn xiū zhù
2.(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节奏。一般来说,七言律诗采用“四三”或“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方法划分节奏,具体要依据诗歌的内容来确定。本题中的几个诗句依内容适合采用“二二三”或“四三”的方法划分。如:金樽/清酒/斗十千。据此作答即可。
3.(1)清醇的美酒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同“馐”,美味的食物 同“值”,价值 (3)一定、必然 (4)高高的船帆 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句中词语的理解。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诗句内容,弄清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或根据语境词义。如“清酒”是“清醇的美酒,好酒”的意思;“羞”同“馐”,美味的食物;“济”是古今异义词,“渡”。
4.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6)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5.D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的表现手法。A项,“闻笛赋”是典故,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B项,“梦日边”是典故,内容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C项,“烂柯人”是典故,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D项,没有运用典故。据此,答案为D。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书法)的了解。题中的书法作品是行草,C项“和谐匀称,端庄整齐”是隶书的特点。据此,答案为C。
1.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作者被“赐金还山”的情况下,想到了前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但诗人并没有消沉,而是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终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2.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4.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词的下阙写诗人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景:白发上插着鲜花的诗人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以议论结尾并抒发诗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诗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最后一句反问形式发议论,表达出诗人乐而忘忧(贬谪流放、志不得施的忧愁)、与民同乐、行乐惜春的思想。
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这一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孤雁的执着”即可。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3.“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意义分析。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句,理解其意思。“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扬帆快速前行,横跨一望无际的汪洋”。“济”,渡河、渡海。“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拔出了宝剑环顾四周,当下心中茫然不知所措。“顾”,环顾。
4.“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诗词赏析答题格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了解全诗内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知识
1.主旨归纳。
《行路难(其一)》: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艰难仕路的描绘,反映了其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长期被贬荒凉之地的艰辛,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无限伤感和久遭弃置的愤慨不平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的坚定信念和乐观心态。
《水调歌头》:这首词着眼于中秋之月,以月抒怀,其中既有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子由:
(2)把酒:
(3)宫阙(què):
(4)归去:
(5)琼楼玉宇:
(6)不胜:
(7)弄清影:
(8)何似:
(9)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1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1)此事:
(12)千里共婵(chán)娟:
3.翻译下列诗句。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答案
2.(1)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3.(1)金杯里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的精美菜肴,价值万钱。
(2)我放下筷子,吃不下,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3)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4)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5)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6)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重点
1.《水调歌头》一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水调歌头》一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3.《水调歌头》一词的前三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向往?
诗人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十分激烈矛盾。
4.《水调歌头》一词中“又恐”暗示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5.《水调歌头》一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几句在暗示什么?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这就过渡到了下面的怀人。
6.《水调歌头》一词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7.《水调歌头》一词中作者的内心矛盾有没有得到解脱呢?
解脱了,通过自我安慰。人事无常,有聚有散,自古如此。人的悲欢离合也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为此悲伤,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就可以了。“人不能选择天气,但可以选择心情。”
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认识到现实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战胜了自己消极地想要离开现实的念头,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旷达的胸怀。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空吟(______) 烂柯(______) 侧畔(______)
长精神(______) 宫阙(______) 琼楼(______)
绮户(______) 婵娟(________)
2.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________
(2)二十三年弃置身 弃置:________
(3)怀旧空吟闻笛赋 怀旧:________ 吟:________
(4)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________
(5)不知天上宫阙 宫阙:________
(6)何似在人间 何似:________
(7)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________
4.古诗文默写。
(1)“连宋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现,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诗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1)苏轼,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______”。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______”;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______”,为“______”之一。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直挂云帆/济沧海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______”,一个是“______”,一个是“______”。
4.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
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6.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7.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海南卷】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
1.yín kē pàn zhǎng què qióng qǐ chán juān
【解析】本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本题注意“柯”“长”“阙”“绮”等字的读音。
2.(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节奏。一般来说,七言律诗采用“四三”或“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方法划分节奏。具体要依据诗歌的内容来确定。本题中的几个诗句根据内容和句子的结构特点,更适合采用“四三”的节奏划分。如:二十三年/弃置身。据此作答即可。
3.(1)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2)贬谪 (3)怀念故友 吟唱 (4)增长,振作 (5)宫殿 (6)哪里比得上 (7)为什么
4.(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6)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7)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侧畔、赋、凄、暂凭、长”等字词容易写错。
5.(1)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文忠 苏辛 欧苏 唐宋八大家
(2)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6.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节奏。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据此,答案为D。
1.“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作者的情感,首先要了解两个典故的大概内容及其蕴含的情感,从而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由此不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答出大意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阅读诗句,把握诗句的含义,由诗句中的物引申到人的身上进行作答即可。
3.我欲 又恐 何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本题作答可依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一词句来分析作答。这个句子中的“欲”“恐”和“何似”表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据此理解填写作答即可。
4.(1)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和痛苦之情;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2)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答。(1)“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思是: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运用“何事”一词,采用反问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团聚的一种渴望。(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借“月”抒发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胸襟。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诗词中“我欲”到“又恐”至“何似”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埋怨明月,表现了离人的愁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可见,作者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故选项D错误。
6.作者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作者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结合诗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重在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作者写这首诗时,金兵南犯,朝廷动荡,词人虽归隐田园,但仍心系家国,所以写下此词,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和对国事的忧虑之情。作答时重点结合“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这一词句分析作答。
1.(1)时间 缘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中小序和诗句内容的理解。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此词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丙辰中秋”是交代时间;“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作词的缘由。“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上文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答案就在问题处。读懂此句是作答的关键。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