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2课阿拉伯帝国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2课阿拉伯帝国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6 22: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6张PPT)
伊斯兰教、
清真寺、
穆斯林......
导入新课
清真食品就是严格按照伊斯兰饮食禁忌所制做的食品。
存在问题:
自然环境恶劣;
为争夺水源和牧场,内部矛盾丛生,相互仇杀;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内心有什么渴望?

但在思想领域有什么因素阻碍这种渴望?
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多神崇拜
1、自然条件恶劣;
3、多神崇拜,长期分裂
2、内部矛盾丛生,相互仇杀;
  25岁时,他与麦加城富孀赫蒂彻结婚,此后,他认真思考社会现状,创立一种新的、适合人民需要的宗教--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穆罕默德
出生于麦加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自幼失去父母,生活贫困,曾替人放过羊,由祖父和伯父抚养长大。12岁开始随商队到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经商。
时势造英雄
创始人:
时 间:
地 点:
信奉真主:
教 徒:
经 典:
教 义:

作 用:

伊斯兰教的创立
穆罕默德
7世纪
麦加城
安拉
穆斯林
《古兰经》
有助于打破狭隘的部落界限,促进半岛统一。
信奉唯一的神安拉,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
(1)念功:“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正使者”
(2)礼功:礼拜。晨礼、晌礼、晡礼 、昏礼、宵礼
(3)斋功:斋戒。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月
(4)课功:天课,宗教税。一般相当于财产的四十分之一
(5)朝功:朝觐、朝圣。有条件的穆斯林一生至少应去麦加朝觐克尔伯古庙一次
(1)信安拉: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基础
(2)信天使:天使是安拉的忠实使者和人类的朋友
(3)信经典:《古兰经》是最后一部完美无缺的经典
(4)信使者:穆罕默德是集大成的最后一位使者
(5)信前定:相信一切都是安拉事先安排好决定好的
(6)信后世:今世短暂,后世永存,末日审判,善者进天国,恶者下火狱
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麦加大清真寺
伊斯兰教宗教节日
世界三大宗教
前6世纪
释迦牟尼
古印度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大藏经
1世纪
耶稣
巴勒斯坦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圣经
7世纪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麦加)
独尊安拉
《古兰经》
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
创立者
发源地
教义
经典名称
出走麦地那
思考:
“赈济贫民,善待奴隶”这一主张谁会支持?谁会反对?
麦加:穆罕默德的出生地。最初在麦加传教
麦加贵族担心伊斯兰教会损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
麦地那:穆罕默德安葬的地方。
建立穆斯林公社,公社内外事物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
622年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政教合一的政权)
  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
  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
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610年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麦加传教失败
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穆斯林公社。
630年出兵麦加(圣地)
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622年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632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二)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
优秀品质: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思考讨论: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何作用 ?
以一神教代替了多神崇拜,加强了阿拉伯人民思想上的统一,
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
军政合一国家建立
埃及
阿拉伯帝国
请说出阿拉伯帝国8世纪版图的四至点。中国在那时正处于哪一朝代? 在阿拉伯帝国之前,还有哪些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西临
大西洋
北接
黑海与里海
东到
印度河流域
南包
整个半岛
7世纪中期形成,8—9世纪鼎盛、10世纪衰落、1258年被蒙古西征军灭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请结合年代尺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半岛基本统一
一、哈里发重视知识
设立智慧宫
招揽翻译人才
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翻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1、措施:
2、结果:
“阿拉伯数字”真的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吗?
古印度人(发明)
→阿拉伯人(改进、传播)
想一想:
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此外,还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结绳记事法
刻木记事法
不仅总结了阿拉伯医学临床的丰富经验,而且建立了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
(3)文学成就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夜谭》。我们经常听说的故事就有:《渔夫和魔鬼》《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这些都是其中的名篇。
世界各国清真寺
(4)建筑艺术成就显著
伊斯兰教三大圣寺
中国
印度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等
棉花、
食糖等





阿拉伯人
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穆罕默德
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
——阿拉伯格言
课堂延伸
伊斯兰教在中国
课堂小结
穆罕默德创
立伊斯兰教
宗教思想:独尊安拉
时间:7世纪
经典:《古兰经》
圣地:麦加
促进
阿拉伯半岛统一
阿拉伯帝国
时间:8世纪中期
特点:政教合一
地域:横跨亚欧非
促进
阿拉伯文化
成就:数学、医学、文学
贡献:沟通东西方文化
推动传播
1、以下哪个地方是穆斯林一生中最希望拜谒的地方( )  
A.麦加大清真寺  B.“哭墙”  
C.巴黎圣母院   D.圣索菲亚大教堂
2、麦加之所以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是因为( )
A.那是穆罕默德最初传教的地方
B.那是穆罕默德病逝的地方
C.那是穆罕默德最早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地方
D.那是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
A
A
3、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的国家的性质是( )
A.政教分离 B.政教合一
C.世俗政权 D.宗教政权
4、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把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 )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阿拉伯人
C.古代罗马人 D.古代日本人
B
B

5、下列文学著作中属于阿拉伯文学的是( )
A.《荷马史诗》 B.《诺亚方舟》
C.《天方夜谭》 D.《大唐西域记》
6.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顺应了历史潮流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这里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阿拉伯半岛盛行多神崇拜 B.部落战争连绵不断
C.人民渴望统一 D.阿拉伯帝国衰落
C
D
7. 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是
A.中国人 B.阿拉伯人
C.法兰克人 D.罗马人
8.解放路上有一座宗教建筑清真寺。与清真寺有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