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 课件(43张ppt)+教案+课文朗读(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 草原 课件(43张ppt)+教案+课文朗读(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7 09:22:19

文档简介

草原(精读课)
教材分析:
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草原风情的散文。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叙述了他们在草原上受到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接待,勾画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等词语。摘抄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4.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次修改
5.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将草原美景描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式。激发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身在内蒙、成长在草原边上的孩子来说,学习本课有独特的情感优势,对于作者描写的草原美景体会起来会更深刻,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尽情交流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的诗词等文章。
学法指导:
【课前三分钟】
学生齐背古诗词。
【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1.出示课题 ,介绍老舍。
2.谈谈家乡的草原什么样的,最好能用上优美的语言。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草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学习要求:1.请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课文重点段落(出现本课词语),指名朗读,教师点评。讲解:“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eng”,“好客”中的“好”读作“hao”,“似乎”中的“似”读作“s”;指导书写:“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点。(注意书写姿势)
3.指名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哪些画面?
4.小组讨论。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设计意图: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等词语。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核心 突破重点】
㈠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草原的美?
1.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批注。
2.组内讨论交流。
3.交流完读一读。
4.组长组织组员汇报。
㈡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指导。
二次修改
感受草原美: 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㈠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草原的美?
1.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批注。
2.组内讨论交流。
3.交流完读一读。
4.组长组织组员汇报。
㈡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指导。
感受草原美: 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课文第1自然段可谓是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你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简单地写写自已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方法:边读边做批注并与小组同学交流(每人一句)。 2.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使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晴朗)。” ②图片展示: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③踏进这样的草原,呼吸着这样的空气,仰望着这样的天空,你有什么感受?(愉快)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放声朗诵这句话吧!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整个草原都是碧绿碧绿的望不到边的青草。)
②就是这样的画面(出示图片),这就是“一碧千里”,谁能来?(指生读)
③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的意思。
过渡:碧绿的大草原辽阔无垠,谁想来读?(指生读)还有哪些景色让作者沉醉?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际。”
①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②展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句话。
3.感悟表达。
(1)草原的美景始终让作者热爱,令作者赞叹。但是作者内心的感受也在发生着变化,默读一下第1自然段,你发现变化的原因吗?(感受随景色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将景与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就叫——情景交融。 (2)天空让人的心胸更加开阔,洁白的羊群、翠色欲流的小是那丘赋予草原如诗如画的意境,通过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种境界中吧!(合作读) (3)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清晰生动地展现在我们展现在
二次修改
我们面前的
①层次清晰(由上到下,整体到局部) ②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感悟“人情美”
(1)默读第2至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热情好客)
(2)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快带、送别客人的?
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
小组汇报后,其他组进行评价。
热情迎接
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③指名读—齐读。
激情相见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尽情联欢
①出示课件: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②说明:这些都是内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内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
(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出示课件:)“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体会到了什么?
此时,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体会作者描写手法与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回归整体 情感升华】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
二次修改
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风光美和人情美,都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主题阅读 拓展延伸】
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草原的美景,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还想领略更多内蒙的风景吗?那就读读老舍先生的《内蒙风光》吧!
设计意图:拓展同主题文章,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积累词语,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 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
【安全提示】注意防火。
【板书设计】
风光美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草原 人情美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教学反思】

二次修改
课件43张PPT。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锡林郭勒草原1 草 原草原1一起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 舒庆春(1899-1966),笔名老舍,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洒脱衣裳干部热乎乎马蹄礼貌彩虹蒙古包拘束线条柔美惊叹草原乐趣目的地奶豆腐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1.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 )
2.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 )BAA.拘束 B.洒脱 词语解释通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事情发展的顺序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人情美——自然美整体感知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草原美丽自然风光蒙汉同胞情深谊长 结构梳理草原风光蒙古包骏马奔驰自然美空气天空小丘羊群清鲜明朗绿的、翠色欲滴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草原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解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形容青草很绿。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辽阔、碧绿“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 思考:第一自然段具体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草原的美景?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你也能用“那么——那么——”
造一个句子吗? ....换词理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又是如何描述小丘的线条呢?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景物的特点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翠”是“绿”的意思。为什么不用“绿”色欲流?“翠”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来。 郁郁葱葱 青翠欲滴
一碧千里词语积累(表示绿颜色的成语)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你觉得这一句话好在哪里? 比喻:羊群比作白色大花,草原比作绿毯,写出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无边和美。面对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此时,作者心中又有什么感受呢? (1)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好像(    )草原的无限乐趣。 “既……又……既……又……”
(造句)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静立回味着不动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感受蒙古风情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体现在哪几方面,有关的语句很
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
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自读、思考、汇报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蒙汉同胞情深谊长 热情好客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把河和穿着各色的衣裳的男女老少分别比作带子、彩虹。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河。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蒙古同胞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多么热情呀!老舍先生一个“飞”字为我们描绘了诗情画意的画面。更让我们感受到蒙古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下课了,孩子们在校园里中跳着、闹着,你追我赶,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向我们飞过来。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读一读,写一写。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民族团结互助 热情款待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如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的?他们联欢的节目又是什么呢?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联欢话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了,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点明中心1.查找有关描写草原的文章;
2.搜集介绍蒙古族风俗习惯的内容读一读;
3.小组交流去过或了解的风景名胜?
地名       特点
 合作学习一、画出句中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1.这种竟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 )( )2.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拔转马头,欢呼着,飞弛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 )( )境既拨驰课堂练习二、阅读课文片段,然后填空。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无边的绿毯”是指_ ___,“白色的大花”是指___ _;写小丘的线条“柔美”,作者联想到了只用绿色__ __,不用墨线__ __的中国画。草原羊群渲染勾勒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