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41张PPT+5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41张PPT+5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6 21:34:26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
半坡
大汶口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2.原始农业兴起于:
长江流域开始栽培稻
北方地区开始栽培粟和黍
3.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种
4.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聚落,磨制工具
5.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浙江余姚河姆渡
余姚河姆渡遗址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
骨耜(Sì
)
你认为,河姆渡人会怎样“烹调”米饭呢?
你知道怎么用吗?
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开始饲养家畜。

河姆渡遗址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原始建筑业
原始制陶业
原始捕渔业


栽培水稻
饲养家畜
制造陶器
干栏式房屋
渔猎
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点:
2.时间:
3.生产工具:
4.农作物:
5.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8.音乐绘画:原始乐器骨哨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距今约7000年前
骨耜最为典型
水稻
干栏式房屋
木结构水井,陶器、玉器,雕刻,使用天然漆
猪、狗和水牛
西安半坡遗址
长沙市第六中学
周宽
西安半坡遗址复原图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圆形夹顶房屋复原图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
石镰
收割庄稼
石耜
开垦耕地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动脑筋:
为什么河姆渡原始居民是耕种水稻,而半坡原始居民是种粟?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半坡出土的纺轮
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

这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1.地点:
2.时间:
3.生产工具:
4.农作物:
5.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8.音乐绘画:乐器陶埙,彩陶上几何图案,动植物纹饰
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距今约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半地穴式房屋
猪狗等
彩陶,纺轮、纺织制衣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是我国____流域和_____流域的早期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___的国家。
长江
黄河
水稻

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还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
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3、你知道目前还有哪些少数民族住这种样式的房子?
我国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妇女:耕作,纺织
男子:捕鱼,打猎,制造工具,制
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
老年人:家务,照顾、教育小孩
通过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和复原图,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半坡圆形夹
顶房屋复原

河姆渡杆
栏式建筑
北方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半坡原始聚落)
南方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聚落)
气候温暖
气候湿润
种植粟、黍
种植水稻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不同点
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
半坡遗址生态环境
1.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黑陶
A
2.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汉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3.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
3.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4.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
5.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