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20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20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07 14:50:32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利用景观图说明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渗透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测含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新课导入
本节是前面所讲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大家要了解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什么是地域分异,二者关系,对实践指导意义。
讲新课:
地理环境整体性
特点
启示: 整体性思维,全局观
分析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的环境要素关系。
问:1、雨林能移到高原吗?
2、高原在赤道附近为什么没有形成雨林气候?
3、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澳大利亚兔子
《狼图腾-环保篇》
讨论回答
感受尊重自然重要性
PPT图片
PPT图片
视频
讲新课:自然环境差异性和
自然带
概念
中国不同地域景观
陆地自然环境差异性的主要体现是自然带变化,引出自然带概念;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对应;
自然带命名
?游戏:连连看
识记自然带概念,理解分析自然带形成
认识理解关系图
理解二者关系
概括命名特点
ppt景观图
?
?
ppt图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示意图导出
微课
观看思考
视频
?
表格归纳
地带性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
律──以热量为基础,低纬度和高纬度明显
2.?????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律──以水分为基础,中纬度最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4、非地带性规律
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这一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1、ppt地理图
?
学案
课堂小活动
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1、才从塞北他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概括规律
案例探究
设计某区域的农业布局类型
分组讨论,评价农业布局类型
PPT示意图
知识点
总结
总结知识点
关系图
习题巩固
读我国北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为   山脉,其以东的自然带是     带。
(2)B地东部的自然带是      带,该地区所属的地形区为      。
(3)C地为  盆地,其自然带是      带。
(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的     地带性规律,这种分布规律主要以    条件为基础的。
(5)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差异很大。
(6)C处盆地四周出现的环状绿洲,应属     地带性。
习题演练
学案
PPT
作业
完成学案习题
梳理本节课知识点,找出疑难处
课后独立完成

课件20张PPT。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各要素特征与整体环境特征协调一致2、牵一发而动全身热带雨林破坏果因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气候变化 环境恶化24只兔子狂增到40亿只①②③⑤④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
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热量)(水分)生物土壤自然带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植被和土壤,从而形成了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区域。温带草原带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相互关系模式图热量水分水热状况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等高线延伸
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的关系①②③⑤④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才从塞北踏春雪,又向江南看杏花。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4.非地带性
自然带的分布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做“宜林则林”。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做“宜粮则粮”。这里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做“宜牧则牧”。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做“宜渔则渔”。读我国北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A为     山脉,其以东的自然带是           带。
(2)B地东部的自然带是      带,该地区所属的地形区为      。
(3)C地为     盆地,其自然带是           带。
(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的     地带性规律,这种分布规律主要以    条件为基础的。
(5)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差异很大。
(6)C处盆地四周出现的环状绿洲,应属     地带性。【提示】A为大兴安岭,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分界线;B为内蒙古高原,C为塔里木盆地。大兴安岭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 温带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垂直 水热 非 评测练习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 D.④
2.下列哪一项能解释华北平原的形成(  )
A.⑤? ???? B.⑥ C.⑦? ???? D.⑧
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
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
①.大气环流??②.海陆位置????③.地壳运动????????④.地形的变化
A.①④ ??? ???B.②③????? C.③④ ??? ??D.①②
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5—6题
5.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垂直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纬度地带性??? D、季节差异性
6.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其产生的基础是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光照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 B.从沿海向内陆 C.垂直地带性?????D.随纬度而变化
9.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1),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
(1)图1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
A.10℃?????? B.15℃ C.20℃??????? D.25℃
(3).比较该山地南、北坡森林类型在分布特点上的明显差异: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图2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 ????????????????,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10、读我国北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为     山脉,其以东的自然带是           带。
(2)B地东部的自然带是      带,该地区所属的地形区为      。
(3)C地为     盆地,其自然带是           带。
(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的     地带性规律,这种分布规律主要以    条件为基础的。
(5)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差异很大。
(6)C处盆地四周出现的环状绿洲,应属     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