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8 06: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秦的统一争霸背景:“两制”渐渐崩坏 封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温故知新根本:生产力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离心离德目的: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条件:1.商鞅变法促使秦强大;2.人民渴望统一;3.秦王雄才大略一、秦朝统一:1、背景:
西周灭亡;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遭瓦解;诸侯争霸;
2、原因(条件):
(1)人们渴望统一—群众基础;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大;
(3)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体现皇帝专制;概念解释: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集权” 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权力集中到中央。材料一:(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思考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1)皇帝独尊(2)皇位世袭(3)皇权至上核心以专制主义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行政制度:核心皇帝制度御史
大夫丞
相太
尉诸卿(牵制)(牵制)(统率)(虚设)控制“三公九卿” 在地位职责权利方面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家天下”特点:中
央郡县乡
里有秩、三老、啬夫、游徼、里正秦朝金字塔型官僚机构示意图:问题: 秦王在灭六国,结束割据局面后,为扩大疆域,又进行了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有何意义?
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性质与目的: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同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体验高考:(2017.4·浙江高考·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子;国,【考点】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解析】官僚体制的建立开始于秦朝的郡县制,皇帝制与郡县制 在汉代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刺史制度在好处方才建立,故B项与D项错误;封国是西汉初期地方政权建设的特色,故C项错误。
【答案】A本课小结: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中国古代是“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也就是说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允许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名题模拟:1.(2018·湖北宜昌县域优质高中合作体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秦王朝通过设立“内朝官”来牵制乃至转移、削减相权,从而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这实质上说明(  )
A.秦朝皇帝并未掌握实权???????????????B.皇权与相权矛盾由来已久
C.历朝都在不断削弱相权???????????????D.君臣间的矛盾从秦朝开始
【解析】材料“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说明了皇帝掌握了实权,故
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来从秦朝开始皇权和相权之间就已经存
在矛盾,说明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由来已久,故B项正确;单从秦朝
无法看出历朝都在削弱相权,故C项错误;君臣之间的矛盾从君臣
出现开始,就存在矛盾,并不是从秦朝开始的,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8·安徽黄山二模·24)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西周与秦以后的制度没有联系
B.周秦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制
C.作者对秦以后的‘独制’持否定态度
D.“大变局”指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解析】以后的朝代从西周政治之中继承了若干制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而‘共主’名义……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可知,西周与秦朝制度一个根本的变化就是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故B项正确;该作者并没有夹杂个人的主观评判,故C项错误;“大变局”指政治制度由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的转变,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7·河南南阳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
A.诸侯之盛强,尾大不掉
B.(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锢疾
C.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D.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解析】根据材料“九原郡、渔阳郡、辽
东郡……”可知,为郡县制度。A项为分
封制,故A项错误;同理,故B.C项错误;
郡县制度,自秦代推广以来,贯穿整个
中国封建社会,成为古代解决中央与地
方关系的一项有效措施,故D项正确。
【答案】D4.(2017·江苏盐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
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决策弊端
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故A
项错误;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
策弊端与材料中“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不符,故B项错误;
秦朝灭六国,完成统一,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打破而非延
续了贵族血缘政治,故C项错误;秦朝改变了春秋战国的封建割据
状态,使中国成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为日后的政治体制建立
奠定了基础,也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
【答案】D欢迎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