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 动与静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 动与静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7 22: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与静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实验并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
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难点:
能选择正确的参照物并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物体运动状态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课件、小车等。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播放自录火车运动视频,引导学生判断火车的动与静。
师:我们喜欢去秋游。现在我们就乘坐火车去秋游。当我们向窗外看时,你认为我们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吗?(该火车未动,旁边的一列火车开动)
生:车开动了。
师:让我们接着看看,我们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吗?
(这时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生们才看出,自己乘坐的火车没有动,停在原地静止)
师:原本静止的物体在某种情况下怎么会让人判断成运动的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怎样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板书课题)
观察体验,获取信息
1、“玩火车”活动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动与静中的奥秘?
生:
师:在我们科学课上,探究科学奥秘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生:实验。
师: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探究,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什么?大家请看——
生:
师:对,动手组装式小火车。小火车有了,乘客有了。你还打算再准备什么?
生:用文具模仿大山、大树、景物
生:模仿小桥……
师:谁还有不同意见吗?那就让我们边“玩火车”边观察吧。
(请看温馨提示;分发实验用组装有轨小火车、实验记录卡)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讨论、研究、记录)
师:哪个组愿意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观点?
生:火车与路旁景物距离越来越远,我们认为它动了;如果位置没有变化,我们认为它是静止的。
师:其实我们说相对于谁,就是把谁当成了“参照物”。我们在前两课已经知道了确定位置的三要素是:参照物、方向、距离。如果方向和距离变了,我们就说它的位置变了。
“开小车”、“坐小车”体验游戏
师:刚才的小火车好玩吧。你们想不想坐上去体验一下。分发“司机帽”“乘客帽”“大山”“大树”“小桥”等。
(出示游戏任务:看到的司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分角色活动。
师:我来扮演记者,要采访一下各位乘客和大山、大树们。
师生交流。
分析信息,形成知识
分析乘火车动画中的运动与静止
师:让我们看一段动画,一起来分析火车上的动与静。
师生简单交流讨论。
师:看来物体的运动与静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而言的。现在大家是否明白了刚上课时,我们看到的那段有趣情景了?
生:
师:我们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动起来了,是因为我们把对面的火车作为参照物了;假定它是静止的,就认为自己坐的火车动了。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总结科学概念
师: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就是选择参照物,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逐条出示)
(1)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它就是运动的;
(2)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它就是静止的;
(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四、运用知识,解释现象
1、请你试着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下面的想象。
利用“旋转餐厅”、“自动扶梯”等图片,“手抓子弹”、“空中加油”等视频,“电扇”等实物,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思考电影魔术中的动与静的奥秘。
师:下面是一个电影片段,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是本剧的导演,你也肯定不希望自己的演员受伤。那么该怎样拍摄这样惊险的镜头呢?
(播放视频)
生讨论交流。
师:请各小组在课下把设计构思记录下来,留作下节课讨论。
3、联想地球、宇宙的运动,初步意识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辩证思想。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不停的自传和公转。那么此时此刻坐在教室中的我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
生:运动的。
师:是啊,运动是普遍的,静止是相对的。宇宙之大,奥妙无穷,让我们用科学的眼睛去发现它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