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教学目标: 能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空气阻力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对运动的物体会产生阻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探究空气秘密的兴趣;意识到科技进步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空气阻力是研究影响物体运动主要因素之一。
教具准备:录像片:撑伞奔跑的人。 实验材料:小车及改进工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多媒体显示)有一天,小明撑着一把伞在郊外散步。突然,他眼前一亮。啊!一个巨大的湖出现在他的面前,水是那么蓝,阳光跳跃在湖面,一闪一闪的,多美呀!小明急忙向湖边奔去。
2、 提问: 像他这样撑开伞奔跑,会有什么感觉?
3、学生交流。
二、 预测空气对运动的物体有阻力
1、提问: 小明为什么会感到很吃力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 看来,大家一致认为是空气影响了物体的运动,空气对运动的物体产生了阻力。 【评析】这里通过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来感受、体验、发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体验生活经历,从而把这种旧知迁移到新的学习过程中,把经验知识纳入到了一个完整的新的体系中,让学生有效地迁移了旧知。
三、 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假设
1讲述: 那到底我们的假设正不正确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提出检验假设的方法: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
3提问: 我们该如何来设计实验呢?
学生一时难住了。
5、 讲述: 老师来与大家一起想办法吧!我待会儿给每小组提供一辆电动小车(出示),并且预备给你们三张硬板纸。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刚才的假设呢?
6、小组讨论。
7、 各小组汇报交流。
8、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用硬板纸给小车装上不同形状的“车厢”,研究当不同形状“车厢”的车跑起来时,空气对它们有无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评析】讨论中,激发了集体的智慧,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让大家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9、学生再次讨论: 在此实验中,应该保持哪些条件相同?惟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10、学生讨论、交流。 相同的条件是: 使用同一辆小车;小车跑的路程一样长;在同一个地方实验等。 不同的条件是: 只有小车的外形是可以改变的。
11、学生预测: 不同外形“车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12、学生讨论行动方案。
四、动手探究 学生先动手制作“车厢”,然后进行实验研究。 【评析】科学课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交流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1、讲述: 刚才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现在不妨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吧!
2、学生交流记录的数据。
3、 讲述: 科学家在收集了资料之后,常会坐下来想一想,看看这些资料能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今天也来当个小小的科学家,分析分析我们的实验记录,看看能证实些什么。
4、 学生分析资料。
5、学生交流。
6、学生得出结论: 空气影响着物体的运动,而且对不同外形的物体所产生的阻力是不一样的,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小空气对它的阻力。
7、提问: 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六、 减小空气阻力的实际应用 1、讲述:今天我们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空气的一个秘密,是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讲述: 人类早已把这种发现运用到了生活与生产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人们是怎样对这一发现加以巧妙的运用的? 4、学生联想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七、拓展延伸 1、谈话: 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2、学生交流感想。 3、你们是不是也有美好的愿望,愿意把“流线型”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呢? 4、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美好的设想。 5、讲述:今天这堂课,你们还有问题吗? 6、总结:是的,只有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那我们的学习才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