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时)-2.3研究透镜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时)-2.3研究透镜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8 06: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常州市丁堰小学
班级

人数
课题
研究透镜
(第一课时)
执教
龚兰平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概念。
2、能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能用实验得出两者对光线的汇聚和发散作用。
3、意识到巧妙的实验方法对认识事物和现象有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①、年段知识和能力联系:折射概念和透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观察、比较、实验、推理等能力学生有一定基础。②、本单元知识联系:本单元主要研究光与色彩,本课是单元的第三课,属于实验教学,如果学生对于折射概念理解不透,将会对第四课光的色散和合成的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③、本课内容有:第一部分:提出“笔放入水杯中,从侧面看,有什么发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然后分析学生回答的各种可能性。进而通过实验总结折射现象。第二部分:实验探究。分为四个活动:课文首先安排了“观察两种透镜镜片有什么不同?”的观察实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特点。其次,通过用两种透镜看报纸,从而认识两种透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再其次,让阳光分别穿过两种透镜,观察两种透镜的汇聚和发散作用。最后,用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情况。
第三部分:学生把两种透镜放在直尺上(凸前凹后)观察远处的物体,从而认识望远镜的特点。
2.学情分析
①、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认识放大镜;知道光在同种透明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会画图记录;有一定的质疑、比较和推理等能力。②、折射概念和透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学生对“设计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到水中是否会发生折射?”“推理折射是发生在交界面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导入
在投影仪上演示魔术:投影斜照在碗口(正好看不见底,底里放一枚硬币),提示学生看见什么;然后往碗里缓缓倒水,再问学生看见什么。
2、提问:看完这个魔术你有什么问题?
观看,思考。
提问:硬币从哪来的?为什么原本看不见的碗底倒水后就能看见?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设疑,引出学生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提问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核心过程推进
一、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观察比较两种透镜的镜片特点。
三、实验研究两种透镜对光线的汇聚和发散作用。
1、讲述: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进入到眼睛里。
提问:碗里没倒水从这个角度看不见碗底,倒了水就能看见碗底,说明什么被改变了?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水是否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说明。
请各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观察水是否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组织学生交流、质疑实验方案。
安全提示:激光不能照到眼睛上。
4、组织学生实验,汇报。
提问:光传播的路线被水改变时,是发生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给出折射概念。
6、提问:谁来解释魔术中的问题“为什么原本看不见的碗底倒水后就能看见?”
提问:光线遇到水会改变原来的传播路线,那遇到玻璃呢?
布置任务:老师为每组提供了两种镜片,请大家观察它们的不同点,并画图体现出它们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让学生讨论得出画镜片的侧面图更容易体现出两种镜片的特点。
给出透镜概念。
提问:怎么用实验来观察光线遇到两种透镜时,是怎么改变传播路线的?请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汇报完善实验设计、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从碗底反射的光线被水改变了传播路线,原本那些光线进入不了我们的视线,被水改变路线后进入到我们的视线。
学生讨论问题,设计实验。
交流本组的实验设计,给别的组提建议,最后完善实验方案。将激光笔绑在L形的木棍上端,将激光笔在空气中所射到木棍下端的位置用铅笔描下来,然后将木棍下端浸入水中,从角度垂直逐渐倾斜,观察激光落点位置的变化。
实验,汇报。木棍(激光笔)垂直时,光的传播路线不改变;木棍(激光笔)倾斜时,光的传播路线改变。说明水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讨论,汇报。光从空气射到水里,是在交界面发生了改变。因为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在水中也是直线传播的;传播路线要发生改变只可能发生在水和空气的交界面。
回答。
学生猜测,讲述理由。比如水是透明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玻璃也是透明的,可能也会。
比较观察两种镜片的不同,用图体现各自的特点。
汇报。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讨论。要先记下光线原来的传播路线和落点,再将透镜放在光线原来要经过的路线上,比较激光的落点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实验:①、将2支激光笔捆绑在木块的两个平行面上,然后水平固定,高度要在透镜镜片的高度范围内。②、光屏要大一些,先描下没透镜时激光的落点。③、将透镜放在激光笔和光屏中间,由近到远的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描下激光笔的每次落点(在落点边标注离透镜的距离)。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倾听、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类比能力。
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得出:凸透镜能汇聚光,凹透镜能发散光。
提问:你能画出光线穿过两种透镜时的路线图吗?
展示学生的图,集体完善。
汇报:光线穿过凸透镜时,光屏由近及远地移动,激光的两落点间距逐渐变小(焦距内);光线穿过凹透镜时,光屏由近及远地移动,激光的两落点间距逐渐变大。
画图。
讨论,修改。
让学生意识到有时用图记录,更能形象地表达实验现象。
开放式延伸
提问:笔放入水杯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
(学生对“笔的水中部分变粗”可能不太理解。)
2、安全提示:能不能用凸透镜看太阳?为什么?
3、小结。
实验,观察。从斜上方看笔有点飘起来的感觉;从侧面看笔好像在交界面被折断了,而且笔在水中的部分变粗了……
原因:折射。
不能。因为凸透镜会将太阳光汇聚到眼睛上,导致眼球灼伤或失明。
学生能通过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来认识生活中的现象,并发现新的问题,将探究延伸到课后。
为下节课透镜成像打下伏笔。
板书
研究透镜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汇聚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