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1、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抓住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的诗意在理解基础上配上适合诗情的画。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为诗配画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难点:创作时能对画面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是一名美术教师,除了画画我还非常喜欢朗诵古诗!春天来了,柳树绿了,今天我特别想送给大家一首贺知章的《咏柳》,想不想听?
生:想!
配乐朗诵古诗《咏柳》并同时在黑板上作画。
师:老师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朗诵这首古诗!
生:……
师:同学们读的真是太美了!
师:这首《咏柳》描写的是春天柳树的婀娜多姿,诗句很美,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不自觉的进入了诗中所描绘的画境。
(在完成的作品上贴《咏柳》诗句)
现在诗画互相映衬,是不是更美?更具有诗情画意了?
生:是……
这种有诗有画的艺术形式就是“古诗配画”(板书)
二、分析比较
师:《咏柳》这首古诗的配画老师是用粉笔画的,这幅作品的绘画形式就是粉笔画。
(出示一些古诗配画的作品)
师:看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作品采用的绘画手法准确快速的说出来?(练习学生对各种绘画手法的认识)
(出示两幅为古诗《春晓》的配画)
师:欣赏的同时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指生说)
师总结: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古诗配画可以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相同的诗文由于作者的体验、感悟不同,画面也不同,但是都没有离开古诗的意愿。
(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
三、探究方法
1、
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出示古诗《忆江南》配画,这幅作品里去掉一些景物,如:水车、水牛、渔船、小松鼠等等。)
看这是哪首诗?
生:《忆江南》。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江花、江水……
(贴古诗《忆江南》齐读)
师:诗美画美江南美!
现在打开课本找到学生作品《忆江南》,仔细观察和老师这里的作品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的作品没有水车、水牛、渔民、垂钓的人……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请几位同学帮老师把这幅作品复原。
(和同学们一起把去掉的景物贴在原处)
师:现在诗美、画美、江南更美!为什么更美了?
生:因为多了这些景物画面更美了、更丰富了……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这些景物使画面静中有动,更加丰富,也就是说古诗的配画不单纯是对诗意的图解,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展!
2、
师:一首诗也是一幅画!(出示古诗《咏鹅》)
这首《咏鹅》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诗!看到这首古诗,你能描绘出什么样的画面?
生:……
师:可以进行大胆想象和扩展,谁来把画面补充的更丰富?
生:……
师:同学们描述的画面真是越来越丰富了!
(锻炼学生为古诗配画时,画面构思能进行大胆想象、扩展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创作表现
师:这几幅作品的作者用古诗配画的艺术形式,赞美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江南秀美、田园风光!咱们伟大的祖国真是“风光无限”啊!也让我们的想象飞起来,挥舞小画笔,画出诗中意吧!
(板书:3、风光无限)
出示作业要求:
作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喜欢的一句诗或一首诗!
要求:1、理解古诗,发挥想象,用铅笔画出草图。
2、逐步完善,构图要有层次。
五、评价总结
师:从作品中看出了你们是一群具有诗情画意的小艺术家,课下老师希望同学们尝试用更多不同的绘画形式为更多诗文来配画!期待你们的优秀作品!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兴趣非常高,因为孩子们都对古诗不陌生,都很喜欢古诗。这堂课的创作表现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对自己选择古诗的配画进行不同层度的想象和扩展,有少部分孩子还不能放开手脚,还需要今后进行更多的练习。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