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幻灯片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9*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幻灯片3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8 09: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三毛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空间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至今已发表400万字的作品,获奖无数.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读读写写广袤( ) 积攒( ) 宽宥( ) 游弋( ) 困厄( ) 濡养( ) 麾下( ) 嘟囔( )
灰烬( ) màozǎnyòuyìrúhuīdū nɑnɡjìnè读读写写自惭形秽( ) 间不容发( ) 金戈铁马( ) 形销骨立( )
抽丝剥茧( )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 相得益彰( )可望而不可即( ) jiān fàhuìjiǎnzhānɡgēxiāo jiāngjíjiū
1.自惭形秽: 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3.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词语解释4·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5.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 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6.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7.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8.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9.可望而不可即: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任务一——分析文章结构第一步:浏览文章,标明段落,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二步: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三步:将第二部分再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 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 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的意义,并希望人们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理清结构 第1层( 7-9 ):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10-14):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5-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请将第二部分再划分为三个层次任务二——赏析文章开头细读1-6段,思考:
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 心灵进行了描述。
“自惭形秽”是 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样的“不知所措”是 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1.文章开头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2.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 3.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进行阐述?主要是比喻论证,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任务三——走进三间小屋 爱与恨
走入第一间小屋(光明温暖的小屋)1、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让心中充满爱打扫 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2、读一读,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课文第8自然段.3.请赏析第8段中“你的一生......铮铮作响”。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请赏析第8段中“假若爱比恨多…鲤鱼游弋,”用了比喻句,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 走入第二间小屋
事业1、第二间小屋中,作者罗列数字有什么作用? 给人们一个事业的时间概念,强调事业的重要性,不要小看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谈工作时表情是乏味麻木。这是因为找对了工作的幸运儿不多。其“濡养”或“腐蚀”作用是“快活和充满创意”或“花容磨损日月无光”。2.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蚀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3.适合的事业怎样找到?
“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4.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因为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5.为什么你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6.作者认为第二间小屋的理想效果是什么?这种效果怎样才能实现? 坚固优雅,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找到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适时播种辛勤耕耘,快乐收获。
走入第三间小屋
安放我们自身1.读一读17自然段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说说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是“我们把自己的头脑……找不 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作用:运用对比论证,造成强烈的反差,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刻骨铭心的震撼。2、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因为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使我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无个性,无自我。3、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试从修辞角度赏析这些语句。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文章变得文采飞扬,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增强说服力。
3、作者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结合自身谈谈) 在作者看来,没有独立思想,人云亦云是人们常犯的错误。着间小屋要安放我们自己的见解、思想,即鼓励人们形成独立自主的思想、精神。任务四——探究文章结尾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庄严、努力、真诚。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细读19、20段,思考:1.作者认为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意义是什么?3.如果你有一座精神的大厦,你打算安放些什么呢? 我们的精神大厦里不但要有爱心,事业和自我,还要有理想,智慧,美德,让我们把坚强、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乐观、感恩、奉献的美德,把亲情,爱情和友情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世界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的境界。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毕淑敏《造心》作业:课外阅读《毕淑敏散文集》板书精神的三间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