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7 22:0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古代印度 雅利安人入侵路线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
3.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 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4.鼎盛:孔雀王朝 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
婆罗门(第一等级)吠 舍(第三等级)刹帝利(第二等级)首陀罗(第四等级)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梵天 种姓制度首陀罗 Sudra吠舍 Vaisya刹帝利
Ksatriya婆罗门
Brahman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古印度种姓制度特权等级(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特点:1、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下层等级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古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思考:观察图示,说说古印度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和影响?
1、如何评价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利与弊各是什么?)合作探究之一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重要文明成果,在当时它暂时维护了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利)但是,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逾越。这种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弊)三、佛教的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他离家修行,后来创立佛教,被尊为“佛陀”。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35岁的乔达摩·悉达多坐在一
棵无花果树(后称菩提树,或菩树、觉悟之树)下开悟
成佛,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佛教圣地菩提伽耶 (佛陀成道处菩提树和金刚座)佛教的产生佛说: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基本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阿育王所立独石柱的柱顶(发现于鹿野苑废墟中)印度佛塔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 佛教宣布为国教讲一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佛教经典的统称。包括经藏(素怛dá缆藏)是释迦牟尼本人的言论和教训;律藏(毗奈耶藏)是僧人的戒律及佛事清规;论藏(阿毗达藏)是就经、律中的要点进行哲学阐释或解说。
  通晓三藏的僧人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或简称“三藏”。经典:《三藏》3、佛教的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寒山寺灵山大佛佛教公元前1世纪末(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西域)传入中国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佛教文化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三、佛教的创立
1、产生:公元前6世纪,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3、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合作探究之二结合佛教的思想和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一方面,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同时佛教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使当时苦难的大众能从精神上摆脱痛苦,也是获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原因。 另一方面,佛教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主张忍耐顺从,也就是放弃了与统治阶级的斗争,这些有利于统治者对广大民众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有的统治阶级后来就把佛教定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解脱苦难之路。31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他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向人们宣传人生的苦难和解脱苦难的修行之路。他广收门徒,传播教义,历时40年,80岁去世。后被弟子们尊为“佛”,尊称为释迦牟尼你从以上的资料中得到了哪些感悟?知识拓展 感情升华 释迦牟尼为普度众生,放弃富贵生活,乐于牺牲、甘于奉献,实现了人生价值;并且为了实现理想,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终于创立了佛教,不愧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佛教、阿拉伯数字”等。
重点知识识记1、古印度文明所处的位置和地理位置特点是什么? (1)古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地理位置特点:大河流域,农业发达。2、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含义、内容、特点和影响?(1)含义:古印度实行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2)内容:把古代印度居民由高到低分成4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3)特点: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逾越;
(4)影响: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3、佛教产生的时间、背景、地点、创始人、
基本教义、经典和传播情况。 时间:公元前6世纪;
背景:印度出现反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
地点:古印度;
创始人:释迦牟尼;
基本教义: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主张“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经典: “三藏”;
传播情况:一条路线是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另一条线路是由印度传入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古代印度的兴衰历程 1、约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2、公元前15世纪后,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3、公元前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4、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5、再次分裂前3500古埃及尼罗河
金字塔古巴比伦前3500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前2200印度河种姓制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