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 西欧庄园 两课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 西欧庄园 两课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8 07:3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1中古时期(476--1453):也称“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新课导入1、基督教的兴起时间
背景
人物
教义
传播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耶稣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4世纪末,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课文讲解基督教2.法兰克王国建立时间:481年。
建立者:克洛维。
关键措施:
(3)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1)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2)在征服罗马帝国的过程中,他没收了2/3的土地,并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克洛维(约466-511)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3.封君与封臣1.背景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
1.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
2.采邑的赐予者(封臣)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封君),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3.规定采邑不得世袭,只限终身,而且如果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或者死亡,赐于者有权收回采邑,终止封授关系,要是继续以前的关系。则必须重新分封。2.交织的权利与义务(一)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无害,即不能加害封君的身体;
安全,保证封君安全,不能疏忽于防卫,不能背弃责任;
忠诚,尊敬、正直,不能在司法审判上做有害封君名誉的事情;
服军役,身为封臣应该随时应召军事任务,其核心任务主要是防卫性的工作,一直应该维持到敌人退却;
提供金钱,这一内容广泛,比如封君情况紧急时给予金钱支持(也就是赎金),封君儿女授骑士礼、出嫁的排场费用,以及封君出行时的费用。
劝告,提出种种意见,使封君作出最合理的判断,而且事无巨细得一一过问。(二)封君对封臣的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①等级性,层层分封,不能越级;②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4.影响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如何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关系。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说明反映了西欧封建制的特点:有着严格的等级性层层分封,不能越级拓展:对比西欧国王(大领主)与中国帝王 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意思: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4.查理曼帝国1.法兰克王国的扩张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四处征伐 ,进行扩张。扩张范围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2.加冕为帝史料 世俗政权与教会的结合是查理曼政权的重要特征。加强与教会的结盟,是查理曼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查理曼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他每征服一地都强化基督教势力,强迫他们皈依基督教,要求人民缴纳“什一税”同时还极力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 795 年教皇利奥三世以阴谋手段登上教皇宝座,遭到罗马一些大贵族的反对。利奥派使者赴法兰克王国向查理曼求救,并把彼得大殿的钥匙和罗马城的旗帜呈献给查理,以示臣服与忠诚,得到查理的支持,从而保住了地位。799年4月,利奥三世又被罗主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
800年,查理曼把利奥三世救出,并亲自送回罗马,扶其复位。因此这一年圣诞节。感恩图报的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授予他“罗马人的皇帝”称号。自此、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3.查理曼帝国的分裂814年,查理曼去世。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隶属关系。西欧庄园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庄园的兴起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90%2.庄园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直领地——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份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3.直领地和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总结西欧庄园的特点有哪些?1.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2.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3.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没收他们的土地。2.庄园法庭 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如果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探究一小组合作找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规定、作用、惩罚手段、审判习惯及意义。主持者:领主或领主管家;
规定: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惩罚手段:处以罚金;
审判习惯:习惯法或村法;
意 义: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探究二庄园法庭有哪些特点?1.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2.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3.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不同点:
①西欧庄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则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探究三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欧洲庄园的美丽 古罗马人学会了奢华,就有了名利的庄园;英国人看透了工业,就有了乡村的庄园;俄国人得到了农奴,就有了贵族的庄园;法国人创造了葡萄酒,就有了飘满酒香的庄园。
从古到今,一座庄园就有它的一种文化和制度,庄园里的秘密可能藏过几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