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古人谈读书第八单元导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苏联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的名言。的确,书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书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读书,古人有过太多精辟的论述。这些句子言简意赅,含蓄隽永,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让我们一同怀着对经典的虔敬之心,走进它们,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chǐ—《论语》zhì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1.自由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词做记号。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句子的意思。词句注释1.敏:聪敏。
2.好:喜好。
3.耻:以……为耻。
4.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5.知:同“智”,智慧。
6.识:记住。
7.厌:满足。
8.诲:教诲。译文+赏析 才思敏捷而又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天下人人皆可为我师,求学者就必须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告诫我们在学习上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词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这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有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告诫我们在学习上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疲惫。告诫我们学习的方法和精神,以及教诲别人的态度。 “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的方法,人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 朱熹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1.自由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词做记号。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句子的意思。词句注释1.谓:说。
2.此:这里。
4.漫浪:随意。
5.急:要紧,重要。译文+赏析 我曾经说过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阐述观点,直接点明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或者说作者读书的方法。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详细解析了读书“三到”之间的关系,强调只有这三方面做到了,才能把书读好。否则,读书的效果不会好,知识也记不牢、记不住。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岂”是难道的意思。作者把这个反问句作为全段的结束,起强调作用。再一次说明读书时“用心”的重要性,只有用心去读才叫真正的读书,读书才有效果。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 曾国藩作者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1.自由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词做记号。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句子的意思。词句注释1.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2.恒:恒心。
3.下流:下等,劣等。译文+赏析 有志向则一定不甘心为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总述观点:读书要做到有志、有识、有恒。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志”指志气、志向;“识”指见识;“恒”为恒心。这段话进一步阐述了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断”在这里不是断开或斩断的意思,而是表示绝对、一定,使语气更坚决、态度更强硬、观点更明确。这三点缺一不可。总结句。起强调作用,点明“有志、有识、有恒”是读书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文章结构古人谈读书一二三读书需多问读书要诚实读书要积累观点:心到、眼到、口到论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总结:强调读书需用心读书要有志读书要有识读书要有恒学读书之法
悟做人之道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