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导入]:咱们知道,小到一个团体,大到一个国家总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咱们济南一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
[学生]:“勤学致知,敦品励行”
[教师]:“对,也就是咱们一中的校训”,同时展示图片。“那么,我们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又是什么?”
[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教师]:展示课件中的图片。“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又是什么呢”
[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展示课件中的图片。“为什么儒家思想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思想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汉代思想大一统》这节课,一起来解答这个问题。
[展示课件]: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师]:这节课分为三部分:“老子”天下第一 儒学进化论 非主流的逆袭
同时展示课件
[过渡]:我们一起看一段材料并思考汉初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展示课件]: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之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史记》
[学生]:人口锐减,百废待兴
[过渡] 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生产。而作为统治者要是在折腾老百姓,今天修长城,明天打匈奴,后天又修宫殿,老百姓一定无所适从,所以汉初统治者将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作为统治思想。那么“黄老之学”实行后,效果如何呢?我们看一段材料:
[展示课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学生]: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过渡]:汉初在经济恢复的同时,帝国同样面临一些潜在的危机。
[展示课件]:危机一
[学生]:诸侯坐大
[展示课件]:危机二
[学生]:匈奴犯边
[展示课件]:危机三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依附的人口)万计”
——《后汉书》
[学生]:豪强崛起
[展示课件]:危机四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学生]:思想混乱
[过渡]:面对这些危机,汉武帝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但是他不会坐以待毙,年轻有为的刘彻极力想强化中央集权,有所作为,一扫过去孱弱无能的局面,然而汉初的黄老之学已近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无力回天,所以刘彻在思考,寻找一种新的理论,这种理论能够为他的积极有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那么同学思考一下,汉武帝需要的这种新理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中央集权 神化皇权 等级有序
[教师]:探究一:结合各个学派的观点,思考诸子百家能否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展示课件]:法家
道家
墨家
阴阳
儒家
[学生]:分组热烈讨论,然后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 法家 中央集权,严刑峻法
道家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兼爱非攻,爱无等差
阴阳 神秘色彩,宇宙变化
儒家 克己复礼,民贵君轻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来,任何一个单独的学派都不能完全满足汉武帝的需要,诸子百家只有相互融合,博采众长,才能获得新生。这个历史的重任落到了董仲舒的肩上。我们看一下第二部分:儒学进化论
[展示课件]:儒学进化论
[教师]:同学们带着一个问题去看一段视频,思考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的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思想
[教师]:阅读材料,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哪些内容?
[展示课件]:材料一: “天有五行 ,人有五脏,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亦有喜怒之气, 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学生]:天人感应
[教师]:在董仲舒看来,天有什么,人就有什么,人的结构和天的结构是一样的,可见天创造了人类,必然就会主宰人类秩序,那么派谁管理人间秩序呢?
[学生]:皇帝
[教师]:对,也就是君权神授。君权既然是神授的,所以我们百姓必须要服从皇帝的旨意,即屈民而伸君;天不但要管理人间秩序,还要监督这种秩序的执行,当皇帝顺应天道,百姓安居乐业时,天就会降祥瑞于人间;如果皇帝违背天意,残虐百姓,天就会降灾害于人间。比如火山、地震、泥石流、流星雨什么的。所有天人感应又要求皇帝实行仁政。既神化皇帝,又约束皇帝,表现了儒家知识分子的纠结的心态。那么同学们思考,“天人感应”体现了哪些学派的主张?
[学生]:法家、阴阳家、道家、儒家
[教师]:“天人感应”是新儒学的思想核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无形之中已经深深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现在我们就根据所发学案,从三个角度探究一下,如何认识“天人感应”这一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三分钟,并有小组发言人发言。
[教师]:
1、“天人感应”神化皇权,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又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有利于抑制暴政。
“天人感应”已深深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古代中国,法制不健全,对天的敬畏之心,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和遏制不法现象。
“天人感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解决今天的生态危机有积极意义。
[展示课件]:材料二:
“解释三纲的是阴阳: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阳是主宰和支配阴的,所以,臣服从君,子服从父,妻服从夫。这就是“王道之三纲”。
五常则利用五行来解释:仁为东方之木,义为西方之金,礼为南方之火,智为北方之水,信为剧中之土。”
——易中天《两汉两罗马》
[学生]: 三纲五常
[教师]: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那么董仲舒是用什么理论论证三纲的呢?
[学生]:阴阳理论
[教师]:在董仲舒看来,阳尊阴卑,君为阳,臣为阴,所以臣要绝对服从君,同理,子要完全服从父,妇要完全服从夫。五常就是仁义理智信,具有普世的意义,对现在做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示课件]: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学生]: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那么进化之后的新儒学与先秦之儒有什么不同点呢?
[展示课件]: 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比较的表格
[学生]:讨论后齐答
[过渡]:当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融合法家、阴阳、黄老之学,迎合汉武帝的需要之后,儒学的逆袭之路就已经开始了。我们看一下第三部分:非主流的逆袭
[展示课件]:
[教师]:阅读材料,概括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有哪些?
[展示课件]:镜头一:
“武帝时,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
——《史记·儒林列传》
[学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展示课件]:镜头二: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
——董仲舒《天人三策》
[学生]:设太学,培养人才
[展示课件]:镜头三:
建元五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并成为太学的主要课程。
[学生]:提升五经地位
[教师]:通过以上措施,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教师总结,最后升华]:
纵观儒学的发展,它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过程。
它主张克己复礼,为政以德,但却如丧家之犬,踯躅于列国之间。
它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但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浩劫。
到了汉代,一位叫董仲舒的思想家,却依靠他的智慧,彻底扭转了儒学的命运。
从此,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实现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而与此同时,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苦旅却刚刚开始。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复兴儒学的号角已经吹响,它必将与时俱进,走向世界,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谱写出新的时代篇章!
课件30张PPT。敬请指导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老子”天下第一 儒学进化论 非主流的逆袭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老子”天下第一
—汉初的黄老之学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之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史记》思考一:汉初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状况?人口锐减,百废待兴 “老子”天下第一思考二:汉初推行黄老之学后效果如何? “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老子”天下第一诸侯坐大危机二: “老子”天下第一匈奴犯边议一议,汉武帝即位后,面临哪些危机?危机三: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依附的人口)万计”
——《后汉书》危机四: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豪强崛起思想混乱 “老子”天下第一探究一:结合各学派的主张,思考诸子百家能否满足汉武帝的需要。 法 家 : 道 家 : 墨 家 : 儒 家 :中央集权,严刑峻法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兼爱非攻,爱无等差 克己复礼,民贵君轻 阴阳家:神秘色彩,宇宙变化 儒学进化论
—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学进化论1、董仲舒其人材料一: “天有五行 ,人有五脏,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儒学进化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仁政 (屈君而伸天)阅读材料,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哪些内容?探究二:阅读材料,谈谈你对“天人感应”这一思想的认识。儒学进化论2、“天人感应”已深深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古代中国,法制不健全,对天的敬畏之心,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和遏制不法现象。1、“天人感应”神化皇权,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又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有利于抑制暴政。3、“天人感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解决今天的生态危机有积极意义。材料二:
“解释三纲的是阴阳: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阳是主宰和支配阴的,所以,臣服从君,子服从父,妻服从夫。这就是“王道之三纲”。
五常则利用五行来解释:仁为东方之木,义为西方之金,礼为南方之火,智为北方之水,信为剧中之土。”
——易中天《两汉两罗马》 儒学进化论“三纲五常”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儒学进化论“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孔孟荀的理论儒学、阴阳
黄老、法家敬而远之天人感应 批评约束 神化君权理论来源天人关系民贵君轻屈民而伸君与统治者关系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 儒学进化论君民关系
非主流的逆袭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阅读以下资料,总结汉武帝有哪些尊儒的措施镜头一:
“武帝时,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
——《史记·儒林列传》
非主流的逆袭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阅读材料,概括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有哪些?镜头二: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
——董仲舒《天人三策》设太学,培养人才非主流的逆袭镜头三:
建元五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并成为太学的主要课程。 提升五经地位非主流的逆袭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非主流的逆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