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七律·长征第二单元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律 崖 渡 索逶迤 磅礴 万水千山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共四句
第一句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第二句的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是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第三句的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第四句的意思: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红军个个笑逐颜开。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句,总的指出红军不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第二部分是第二、三句,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难”的具体事例,承接着上一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四句,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心情。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都看得极为平常。 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只是小泥丸在脚下滚动。形容山绵延不断。形容山巍峨高大。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 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用“逶迤” 、“磅礴”形容山的气势雄伟,这是实际的山;用“细浪” 、“泥丸”形容山的渺小,这是红军眼里的山。表现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的两件大事,是什么?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这两句诗概括了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爬雪山过草地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长征胜利的意义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共产党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锤炼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3.长征扩大了党的影响,一路上播下革命的火种。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背诵、默写本诗。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毛主席的诗歌。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