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
一、预期学习结果1.通过环形山形成实验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通过环形山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什么是对比实验。2.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难点: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三、教学准备盘子、沙子、铁架台,绳
三、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猜猜是哪里?对了,你的知识面很广。这就是月球表面——环形山,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球表面。环形山又叫做月坑。环形山的内侧比较陡峭,外侧较平缓。有些环形山的周围,向外辐射出许多明亮的条纹。
2.我们再来看两幅图,可别小看这两幅图哦。
这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月球表面的撞击坑高清图像,新的地图显示了月球风暴洋等地方最新地形。为了创建这些高分辨率地图,美国宇航局研究人员在2009年至2013年间通过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进行了65亿次观测,将大量数据重新汇总形成了当前这份月球地图。
3.同学们作为小小宇航员看到拍摄的这些月球表面现象,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为什么要去观测65亿次?有哪些值得你去探究的问题?
(1)为什么会有坑,环形山如何形成的?
(2)为什么坑有大有小?环形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的,都有做科学家的潜质。
那你猜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环形山呢?大家有想法吗?非常棒,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操作呢?对了,我们要收集证据去证明自己的假设,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
4.那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1)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请看视频
这段视频告诉我们,有关形成原因环形山的成因有几个?分别是?(ppt)老师不能像杨利伟一样上太空,给大家捕捉这些神秘的场景,但是我有一个好办法,让月球上的环形山重现。大家仔细看。这里有一盆的沙石,用尺子推平,将小石子从高处投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不是和刚才月球表面图片的现象一致?
Ppt:这就是老师演示的关于环形山的形成比较流行的解释有之一:陨石撞击月球造成的“星伤”。沙盘比作是什么?(月球)小石子比作的是(陨石)。在语文中是比拟,在科学课中你觉得这是什么实验呢——模拟实环形山形成实验。
对了,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2)对比实验
那第二个问题,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解决。
你认为环形山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大家反应很迅速,很快就想到很多,时间有限我们讨论两点有关
(1)可能与坠落的高度有关
(2)可能陨石大小有关
请同学讨论下下如何设计实验?好我们来看实验记录单,看得懂吗?实验记录单1,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实验记录单2, 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需要改变的?为什么要重复试验三次?
我请这一列几个小组的同学探究第一个设想,第二列的几个小组探究第二个设想。请大家回忆下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这叫做什么?——对比实验。
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候要注意什么?你能看得懂实验表格吗?
1.实验条件要均等2.每次只能改变一项影响结果因素3.必须明确实验中测量的对象
我们把这类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它是运用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实验(点击超链接)请大家仔细看,等会你们要自己做哦。
大家会操作了吗?我提几点要求:第一列拿实验1的同学完成实验1,第二列拿实验2完成实验记录单2。1号位同学记录员,2号位是汇报员,3号位是实验员,4号位是测量员,其他同学是观测员。
3.用玻璃棒的的时候要小心,根据印记测量宽度和深度。
请同学汇报你们的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非常好,那我们来回顾下:我们认识了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环形山的形成是——大小是——。
大家能区分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不同吗?我来考考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