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科学 6、食盐和水泥
教材简析:物质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为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来认识物质的可逆与不可逆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使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使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做好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理解什么是可逆变化、什么是不可逆变化
资料引用:科学教师用书,教育局资源网。
教具学具的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2、食盐和水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但是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化。你想了解它们吗?都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如: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
二、猜想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入下表。
名称
我的猜想
能否还原
食盐
水泥
三、制定方案:
各小组打算怎样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可分组进行)
探究食盐组方案:
1、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探究水泥小组方案:
1、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集体汇报交流方案)
四、实施探究
1、教师提示学生看一下自己的桌子上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学生分组按自己的方案完成实验。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2、让学生说出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 验 记 录 卡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学生实验记录卡,分组汇报。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听,并及时纠正补充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非常认真成功。通过实验我们可发现:
实验结论1:
食盐能溶解在水中;通过加热食盐溶液,让水分蒸发,可以让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可以用蒸发的办法恢复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
实验结论2:
水泥加水干燥后,成为水泥块;水泥块敲碎后,加水,不能重新成为水泥浆;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2.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
(1)学生自由讨论:教材17页,玻璃和水的变化;六种物质的变化,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
3.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学生讨论18页三幅图片: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是可逆变化还是不可逆变化?
(2)讨论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六、拓展创新
调查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6、食盐和水泥
食盐、水、玻璃 可逆变化
水泥、花生、种子发芽、树到椅子 不可逆变化
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