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昼夜的形成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昼夜的形成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8 08: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昼夜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够在合作中探讨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探究昼夜成因的兴趣
教学难点:模拟昼夜形成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教学准备:地球仪 手电筒 问题导读单 问题解决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并强调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 新知识探究
实验探究:地球仪模拟地球 手电筒模拟太阳
要求小组分工,根据问题导读单完成实验(教师巡视)
注意事项:
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放在桌子中间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旋转(逆时针方向),在中国北京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打开手电筒,调整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出现清晰的明暗两部分为宜,确定地球仪上白天黑夜的部分
将小纸人所在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慢慢旋转地球仪,观察小纸人影子的变化过程和我们白天实际观察到的影子变化过程是否一致,从而确定地球的旋转方向。
观察并思考:小纸人从明亮的部分转到黑暗的部分的交界处时,这是一天什么时候?小纸人进入黑暗部分是一天的什么时候?小纸人转到从黑暗部分到明亮部分的交界处是什么时候?小纸人正对太阳是什么时候?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
全班交流并总结,并完成问题解决单。(学生总结,教师给予肯定)
总结:由于地球的自转,才形成昼夜交替现象。(课本54页)
三 课堂习题
在同一天中,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被太阳照到?
实验解决 : 首先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座城市并做好标记,其次旋转地球(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太阳”保持位置不变。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并给出答案。
四 板书
昼夜的形成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才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